核心閱讀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編輯除了需要廣博的學識與知識外,更需要培養精細精準的工匠精神。裁縫制衣,可謂一針一線,精心細致,若缺針、漏針、錯針,制出的衣服便成廢品,無法上身。編輯審稿、編稿、校稿同樣如此,若缺字、漏字、錯字,生產出來的也是廢品。只有精心細作,才可能編輯出精美優秀的精神食糧。編輯的工匠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能丟。 如今傳統出版進入互聯網時代,每天都有難以計數的信息、文章、著作跟廣大讀者見面,已經達到驚人的程度,可質量并不太高。出版物是內容產品,它既是文化商品,又是精神產品。假若不講求質量,錯誤百出,低級庸俗,輕則以訛傳訛,誤導誤用;重則誤人子弟,甚至毒害靈魂。 我一直認為編輯工作是一門手藝。一本書從無到有,歷經編輯的選題策劃、編輯加工、三審三校、整體裝幀設計,最終把書稿打造成精美的圖書,投放市場,以圖書的質量換取價值和利潤。這個過程費心費力,需要編輯傾注心血,精心編校方能彰顯編輯的能力和價值。編輯經由自己的手推出一本好書,那是親手打造了一種得到社會高度認可的精神產品,是一件神圣又非常有意義的事。編輯為他人做嫁衣,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名家,這種為他人服務的精神同樣會得到社會的頌贊。 能不能把一部書稿打造成精美的圖書商品,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工匠精神。優秀圖書編輯應具備的工匠精神包括4個方面: 組稿策劃能力和敏銳的編輯眼光 沒有組稿和策劃選題的能力,只滿足于文字加工,這樣就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缺了一種基本功能,很難站穩腳跟。策劃能力是編輯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能力。此外,如何從眾多的書稿中遴選出能打造成精品力作的優質書稿,則需要有敏銳的編輯眼光。通俗點說,就是看編輯識不識貨。否則再好的書稿擺到你面前,照樣會看走眼,把優質書稿當廢稿處理。 阿來的小說《塵埃落定》曾連續遭幾家出版社的編輯退稿,理由差不多都是“不好賣”。書稿推薦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后,責任編輯力推此書,才被認定是一部好小說,首印5萬冊銷售一空,當年就加印。此書獲得茅盾文學獎后,更是長銷不衰,20年來,先后推出15個不同版本,總銷量逾百萬冊,向海外30余個國家輸出版權翻譯出版。還有作家出版社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當初也是自投稿,作者沒名氣,編輯卻認定是好稿子,幾次論證社里才同意出版。結果一上市場就成了暢銷書,累積銷售幾百萬冊。可見編輯有雙慧眼是多么重要。優秀的編輯除了一眼能看出稿件優劣外,還能馬上判定圖書大致的印量,這些能力只有通過大量閱讀和做書才能獲得。 圖書編輯假若一味只做書商的書,編輯只審一遍稿子,其他環節都交由書商來做,編輯難以練得過硬的真才實學。圖書的選題策劃、編輯加工、裝幀設計這些前期工作應該由編輯參與和主導,否則編輯就成了單純的看稿機器,完全失去了編輯的價值和意義。 獨到的思想品質追求和良好的審美能力 圖書的內容是王道,再暢銷的圖書如果內容低俗一樣登不上大雅之堂。假如判斷選題不看書稿,只看作者的名氣,一味借名炒作,導致內容出現問題,最后只有被下架。編輯需要追求利潤,但更需要注重內容本身。 書的內容肯定之后,圖書的品相和賣相對市場有直接的影響,要講究圖書的整體設計,包括開本、裝幀設計、版式設計、封面用紙和正文用紙等。編輯吃透了作品的內容,再準確地傳達給美術編輯。編輯策劃一部書,其中包含要把這書做成什么樣。因為編輯最了解書的內容,最應該知道這書設計成什么樣。合格的編輯會提出封面創意,尤其是文學圖書,封面用什么圖表達主題尤為重要。有些認真的編輯會自己聯系繪畫者,畫出創意的圖片,再交由美編設計。 有些編輯往往把設計全都交給美編,書做成什么樣、是不是符合圖書的主題不聞不問。這是編輯的大忌。 高超的編輯內功和過硬的文字功底 圖書的質量是一本書的生命。要使書稿成為導向正確、格調高雅、語言優美、文字準確的優秀出版物,編輯起著主導作用。假如沒有文字功底,把作者原本對的語句改成錯的,既鬧了笑話又害人害己。不是學中文出身的編輯,更需重視文字基本功和語法的修煉。 同時,三審三校制度必須嚴格執行。編輯和校對是兩個環節,缺一不可。編輯是針對內容、語句詞的各種錯誤,而校對是專門針對標點、錯字錯句,并不管內容。圖書不經過三審三校環節,質量難以保證。出版物必須強調作品導向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精神相吻合,不能在政治導向上出問題,但圖書內容是否向上,是否具有正確激人奮進的正能量,語言是否生動優美而富有感染力,這些也同樣不能忽視,同樣重要。 編輯在編校書稿中只有知識豐厚、文字基本功扎實才能做到修改準確無誤。編輯對稿子的任何改動都要有理有據,而不是隨意亂改。有些編輯把作者的話全改成自己習慣的方式,完全忽視作者本身的語言風格,這都是違背編輯原則的。 與作者嫻熟真誠的溝通能力、溝通技巧 與作者交朋友,善于和作者溝通,建立作者隊伍,是約到好稿子的前提。有些編輯能和作者成為很好的朋友,十年如一日地聯系下去,這就體現出編輯的溝通能力。好作者遇到好編輯才會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出精品力作。相反,好稿子簽了合同也會解約。編輯正確處理好和作者的關系往往會事半功倍,出書的同時,不僅會交到知心的朋友,這個作者還會推薦其他的作者和選題給你,這才是雙贏。溝通技巧除了需要編輯自身功底之外,還要以誠相待。不是一味去迎合作者,沒底線地吹捧,而是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還能指出稿子中存在的問題,對作者的寫作能力給予提升。編輯肚子里有東西、有水平才能和作者對話,才能有共同語言,才能真正讓作者信服。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編輯除了需要廣博的學識與知識外,更需要培養精細精準的工匠精神。裁縫制衣,可謂一針一線,精心細致,若缺針、漏針、錯針,制出的衣服便成廢品,無法上身。編輯審稿、編稿、校稿同樣如此,若缺字、漏字、錯字,生產出來的也是廢品。只有精心細作,才可能編輯出精美優秀的精神食糧。編輯的工匠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能丟。 出書如同做人,用工匠精神多出好書,才是編輯最可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