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三重喜:一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二喜是《河南日報》創刊70周年;三喜我從事報社工作70周年,所以我特別高興。”今年90歲的《河南日報》老報業人王德佑坐在沙發上,給大河網記者從70年前的《河南日報》講起。 1949年5月,還未高中畢業的王德佑只有20歲。一次偶然的機會被當時《開封日報》(系《河南日報》前身)社長點兵點將,便加入了《開封日報》。 “老領導問我想干什么,我就回答,服從組織和領導的安排。”于是,他便被分配從事校對工作,“誰知,一干就是30多年,從年輕一直干到頭發白。” 王德佑笑稱自己的工作是“看錯字”,“既然來了,就要把工作干好,但是干一輩子校對,當時我并沒有思想準備。” 1949年6月1日,《河南日報》在當時的省會開封市創刊。 1954年,王德佑跟隨報社來到鄭州。 “他來到《河南日報》就沒換過地方,一干就是一輩子,從參加工作到現在一直都是報社的人。”王德佑的愛人對記者說。 讓王德佑愛人記憶最深刻的是,他一直都在上夜班。“1981年,領導找他談話,問他是否想去總編室做組版編輯。和同事們商量后,大家都說,‘你趕緊走吧,不能干一輩子夜班啊。’誰知道,他到了總編室,也是經常夜班。” 王德佑的愛人笑著說,“久而久之,我們都習慣了,幸虧一直住的離報社近,報社就是我們的家。” 回憶往昔,在王德佑看來,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上大學。“1954年國家好政策,高中畢業的員工就可以參加大學考試,考上后一個月多發30塊錢,但是當時孩子出生沒多久,我也沒法離家,便放棄了機會。” 看著一起進報社的好友邁進了大學校門,王德佑祝福送行,“雖然我沒能上大學,但是我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已經很知足了。” “進入總編室后,便有機會跟著主任一起下鄉采訪,“我和他一般大,當時已經40多歲了,我叫他老師,他不好意思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