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在工作中。張席貴 攝 白琵鷺 藍翡翠 中華秋沙鴨 那是一群飛舞在天地之間的精靈,它們或掠過高遠的蒼穹,或飛翔于遼闊的大地,也或棲息枝頭,在曼妙的時光下追逐嬉戲。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人類共有的生活家園,而且也是鳥類的天堂。《中國消費者報》吉林記者站站長李洪濤在工作之余,還是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鳥類攝影師。近日,由李洪濤拍攝的200多種鳥,被吉林出版集團圖書出版公司以《愛鳥集》為書名出版。出版公司還成立了“愛鳥俱樂部”,專門請李洪濤為各行各業人員進行科普講座,截至目前,該講座已經舉辦了4期,場場爆滿。 想讓更多人“識鳥” 南湖公園地處長春市中心,閑暇時,李洪濤愿意到那里散步。5年前的一個傍晚,李洪濤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指著一只落在岸邊枝頭的喜鵲,好奇地問媽媽,那是什么鳥。” 望著母女遠去的背影,李洪濤決定拿起手中的相機,把各種可愛的鳥兒拍下來,印制成公益圖書贈送給中小學生。拍攝鳥類需要專業的單反相機和超遠攝鏡頭,市場價格十分昂貴。為了完成公益圖書,李洪濤通過朋友淘來了一套二手設備。從此,他不畏嚴寒酷暑,用愛去觀察鳥、拍攝鳥。有時為了拍好一種鳥,他在冰天雪地中或悶熱的偽裝帳篷里,一熬就是幾個小時。 在李洪濤的努力下,一只只漂亮的小鳥在鏡頭里定格。《愛鳥集》的鳥類圖片全部拍攝于大自然,生動、鮮活、新奇,鳥種介紹的內容也十分翔實。從鳥的名稱、分布范圍、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等方面,全方位記錄和普及了鳥類知識。 用心感知鳥類世界 在拍攝的過程中,李洪濤也在一次次感知鳥兒之間的愛。2017年3月底,吉林省琿春境內的龍山湖銀裝素裹,冰雪中,100多只從日本海飛來的白尾海雕正在冰面上覓食。 在遠距鏡頭里,李洪濤突然發現,一只體型龐大的白尾海雕正在進食肉塊時,一只饑餓的烏鴉飛落到近前,可憐巴巴地望著。照常理,白尾海雕應該揮起尖喙利爪,趕走小小的烏鴉。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這只白尾海雕停止進食并打量了烏鴉片刻,然后將肉塊主動讓給了烏鴉。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其他的白尾海雕上前奪食,這只白尾海雕飛落到幾米遠的地方,一邊看著烏鴉進食,一邊警戒并保護著。 2016年6月的一天,在吉林省境內的查干湖東岸,一群黑翅長腿鷸不時地飛上飛下,正在爭搶著覓食。透過超遠攝鏡頭,李洪濤正在捕捉著精彩的瞬間。這時,一只黑翅長腿鷸飛速地掠過,飛落到淺灘上。 令人意外的是,這只黑翅長腿鷸只用左腿站立,一邊跳躍著前行,一邊發出尖厲的鳴叫。仔細觀察發現,它竟然只有一條腿!右腿的爪子上部,不知什么原因,齊刷刷地斷掉了,留下已經發黑的斷茬。 雖然身體殘疾,但在這場食物爭奪大戰中,這只黑翅長腿鷸并沒有退卻,而是頑強地與其他健全的長腿鷸抗爭著,并拼得一條條肥美的小魚。 用匠心鑄就精品 《愛鳥集》凝聚著李洪濤風霜雨雪、長途跋涉的付出,它的出版更是凝聚著有著主題出版經驗團隊的研討、琢磨、校對、裝幀、出版的苦心努力。 出版公司領導和同事力求語言文字既要翔實準確,又要通俗易懂、簡練生動。因為書中涉及很多鳥類知識,編輯們不斷地與作者溝通,有時不得不在深夜還要打擾到作者。另外,還要請這方面的專家給最后把關。 在圖書版式設計上,更是注重細節的處理,全書鳥類圖片大部分采用摳圖去底的方法編排,閱讀起來一目了然,這大大提高了圖片的辨識度。在整體設計色調上配以綠色,也是希望可以還原鳥類真實的生存環境。 作為一部非常好的觀鳥、攝鳥、識鳥的科普書,這對圖片編輯和印刷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加上從作者上千張拍攝的鳥類珍貴圖片中精選入書,對于編輯來說增加了美術等多方面的基本功要求。 在講述《愛鳥集》故事的基礎上,出版公司持續普及和傳播生態環保知識,由李洪濤擔任顧問的“愛鳥俱樂部”也由此誕生。 據吉林出版集團圖書出版公司負責人曹恒介紹,他們通過與書店、學校等相關機構加強互動交流與合作,不斷向讀者講授愛鳥生態環保知識,從而打造一個出版生態鏈,感召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共建綠色生態家園。(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李洪濤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