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地面溫度39℃,經濟日報高級記者管斌在濟南順河高架快速路南延工程的工地采訪。他走到地下20多米,到達2號斜井隧道暗挖段,兩腳都是土,一身全是汗,機器在轟鳴著。這里是濟南城建集團一公司在施工,電焊閃著火花。 管斌干記者,總是這么深入再深入、貼近再貼近。他說:“腳下有泥土,筆底接地氣!” 管斌不僅是記者,還是作家、學者,在這“三合一”里,管斌彰顯著特別的力量。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他寫的散文獲全國冰心散文獎,他寫的長篇報告文學獲出版界最高獎之一的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作為學者,他寫的《山東古代書法論》填補書法研究空白,他寫的80萬字《和諧管理之道》獲華東圖書大獎,是最系統的和諧管理學;作為記者,他寫的報道,筆下就多了作家的生動,多了學者的深刻。他的新聞作品,就格外地厚重、寬博和鮮活。新聞是易碎品,但讀管斌20多年前寫的報道,沒有過時感,仍然透著生機和活力。他形象地說:“天地有道則長久,文章有道則長存!” 管斌的“三命論”,在新聞界廣為人知:“寫稿子拼命,文章才有生命,讀者才會感動得要命。” 管斌寫稿子多么拼命呢?他是用電腦寫稿的,但看資料做摘記、有靈感隨時記下,他是用一次性的炭素筆。為了寫3萬字的《安寧之道》,他就用了41支筆。 有了這些耕耘,管斌收獲了全國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長江韜奮獎。2016年11月7日,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儀式時,受到習總書記的接見,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時代之潮頭 發時代之先聲管斌來到小鴨集團,20多年來,他關注著這個企業,他見證了這個企業的輝煌、困境及復蘇。對充滿曲折故事的小鴨,他從正反兩個方面提煉著管理之道。20年前,他在《經濟日報》為小鴨發出了頭版頭條稿件《春江水暖鴨先知》。其實,不僅企業需要先知,記者同樣需要先知。縱觀管斌30多年的新聞生涯,他有著強烈的超前意識,很多作品體現了他的前瞻性。 我們現在有了傳統文化熱,早在1994年整個國家涌動著商品大潮的時候,管斌就推出整版的《半部〈論語〉打天下》,解析儒家文化與現代管理。 當精準還是陌生詞的時候,1998年他就寫出上、中、下3篇的系列報道《精準農業在煙臺》,強調精準是中國農業的必由之路,在全國成為最早報道精準農業的記者;2005年,他寫出《濟鋼的精準之路》,又成為最早探索精準管理的記者。隨著習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在全國成為熱詞。 當和諧還不常被提及的時候,2003年管斌就寫出了15000字的深度報道《和諧濟南》,回答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在中外新聞史上,成為最早在一個地方名字面前加上和諧而作題目的記者。2004年的秋天,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管斌的報道,發揮了超前的輿論引領作用。 習總書記強調“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管斌在努力踐行著。正義,是一個記者的脊梁 管斌站在大海之濱,在山東日照市嵐山區,感受著這里的發展變化。嵐山的老朋友對管斌說:“嵐山能夠設區,有您一份功勞!”當年嵐山擺開了設區的架子,但長期批不下,不區不縣的,很別扭,管斌寫出了《嵐山的尷尬》,在《經濟日報》二版頭條“特別報道”欄目推出,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兩個企業因老虎圖的使用權問題打了多年官司、糾纏不清的時候,他寫出《一張老虎圖 五個連鎖案》,促進了問題的解決。 阿膠是要用驢皮做的,濟南的福膠集團因某媒體曝出“馬皮”新聞而陷入輿論漩渦,產品紛紛下架,企業近乎停產。 一個5000多人的企業,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品牌,就這樣砸了嗎? 管斌挺身而出,深入企業,采訪一周,搞清楚了這里有著嚴格管理,阿膠沒有用馬皮生產,寫出《是驢是馬市場上遛遛》,《經濟日報》隆重推出,這以正視聽的重磅報道,救了企業一命。 管斌覺著,正義,是一個記者的脊梁!道法自然 人法榜樣 在管斌的報道中,他最突出的特點是推典型、樹榜樣。 管斌說:“人類進步需要楷模,文明發展需要榜樣。” 管斌用記者的敏銳去發現典型,用新聞的力量去推樹榜樣。 護林的榜樣楊金山,學雷鋒的榜樣劉成德,村支書的榜樣王傳喜……管斌都寫出了力作,讓榜樣閃耀出燈塔般的光芒。 管斌登上公交車,他10多年持續關注濟南公交,在企業的品牌宣傳上,充分發揮他策劃的能力和新聞的效力。 管斌走進坡莊村,這是濟南長清區的一個依山傍水的山村,他總是善于發現,他要報道這個鄉村振興的典型。 中國重汽、濟南房管、陽光大姐……一個個走向全國的典型,都有管斌的汗水流淌和智慧閃光。 管斌持續地報道榜樣,而且身體力行,自己也成為榜樣。他被評為中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一中央媒體在“時代楷模”欄目用《新聞界的活雷鋒》為題報道了管斌。 管斌向革命老區、中小學、大學捐獻圖書近萬冊。 管斌是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經濟學家管仲的后代,他用稿費設立了“管仲獎學金”。 管斌長期資助困難家庭的學生。濟南長清區潤玉泉村的王祥英、王祥杰姐弟倆是“龍鳳胎”,他從高中開始資助,一直資助到現在,一個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一個還在南開大學讀研。孩子的媽媽張永芳一提起這事,就感動得用手抹眼淚。 管斌將自己的5萬元稿費捐獻給雷鋒戰友劉成德,將全國冰心散文獎的獎金捐贈給成德慈善基金。 春風化雨,成風化人。管斌所著的《成德之道》,被稱譽為“溫暖人心的好書、澡雪精神的奇書”,已再版10次,成為暢銷書,感化了很多人。上過戰場的英雄段升滿,曾因工作之事上訪,并一度情緒低落,讀了《成德之道》,重新點燃起激情,成為濟南天橋區的優秀共產黨員,還成為道德模范。段升滿談到這些,潸然淚下,泣不成聲。 立德、立功、立言,這“三不朽”,在中國歷史上歷來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種永恒價值。管斌表示:“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管斌的人格魅力和文章力量匯集成他的影響力。重走長征路第一人、新聞界的老前輩羅開富,在《經濟日報》上以《真正的道德文章》為題,熱情地點贊管斌。 道法自然,人法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梁汝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