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系列報道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次難忘的采訪經歷,更是一場生動的黨性教育、職業教育?!?/p> 作為新華社張富清全媒體報道團隊中唯一的“90后”,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王斯班在7月18日中國記協組織召開的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宣傳報道研討會上如此感慨。 眼力 聊天中發現重大新聞 今年春節期間,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特別傳媒常務副總編輯張孺海聽他來鳳老家的同學說,退役軍人普查登記時才發現自己的父親是參加過解放戰爭的戰斗英雄,立過很多戰功。春節后上班,張孺海就將這一線索告訴《湖北日報》記者張歐亞等。農歷正月初九,當很多人還沉浸在節日的氛圍里,張歐亞就和集團另外兩名記者踏上了尋訪英雄之旅,對張富清老人進行第一次深入采訪。 “在發現張富清的報道中,眼力至關重要?!痹诤比請笊缯涡侣勚行闹魅沃芊伎磥?,線索的發現看似偶然,但偶然中有必然。必然,就是獲知線索后,大家認識到了事情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新聞價值。這就是眼力。 作為新華社張富清系列報道的直接領銜人,湖北分社社長唐衛彬說,報道團隊在采訪中發現,老英雄次子張健全沉默寡言,他忙前忙后為團隊服務,卻拒絕成為被采訪對象。追問之下,他道出了實情:父親不讓接受采訪。團隊研判認為,張健全是做好老英雄報道的關鍵人物。經多方溝通,張健全終于答應,正式接受采訪,提供了許多生動素材,并第一次面對攝像機鏡頭,念出了那首寫給父親的詩——《老兵的軍禮》,令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 人民日報社政文部記者王玨在錯過了集體采訪后,選擇在老人樓下等待。就在等待中,她觀察到老人家里陽臺上12個排列得整整齊齊的仙人掌,花盆是老人用青霉素瓶子自制的,在陽臺晾曬的拖把是用破布做成的;在采訪現場,她暗數截肢后單腿行走的老人走動的步數,打量整齊的書桌、泛黃的窗框、老人助步器上的木板,還獲得了老人的日記……這些細節,成為進入老英雄精神世界的一把把鑰匙。 腳力 尋訪中挖掘英雄故事 張富清所在的來鳳縣是湖北最為偏遠的山區之一,也是湖北、重慶、湖南三?。ㄊ校┙唤绲牡胤剑词箯暮笔錆h出發,駕車也需要9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為了采訪到曾和張富清一起在干旱時期找水源的88歲的民兵連長鄧明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報道團隊步行一個多小時,在剛下過雨的山路上前行。大家一邊用鐮刀砍枝杈,一邊以樹枝為拐杖。 “雖然在成片中,找水源的細節最終只用了一分鐘不到的時間,聯播版更是一句話帶過,但這絲毫不影響記者用腳丈量山路?!笨偱_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地方記者部記者倪晶依說。 在完成首發報道后,5月9日至15日,《湖北日報》再次組建報道專班,趕赴來鳳,到街頭和田邊,全覆蓋、全方位挖掘一個個有價值的動人細節。同時,報社還專門派出一路記者深入到張富清老人的家鄉陜西洋縣,以及他當年舍生忘死的戰斗地永豐鎮采訪,為后期報道積累大量生動素材。 為了精準地把握張富清的全貌,新華社的記者們還先后趕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檔案館、張富清工作過的鄉鎮百福司,乃至他曾經服役過的新疆邊陲阿克蘇以及他立下赫赫戰功的陜西永豐……在王斯班看來,人物故事就是這么一步步丈量出來的。 腦力 追問中探求精神內核 在掌握了關于張富清的海量素材之后,記者們都在思考—— 人物底色到底是什么?“封存”榮譽的背后,他堅守的究竟是什么?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士,有幾多(許多)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顯擺自己?。俊薄白鳛橐幻伯a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我宣過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边@是張富清老人讓記者們記憶最深刻的話語,也成為大家追尋老人精神內核的邏輯起點。 新華社報道團隊經分析認為,老英雄深藏戰功,甘于奉獻,靠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這就是他精神的內核,也是最值得大家學習的內容。奮斗新時代需要的正是這樣的精神,不忘初心,保持本色?!氨旧边@兩個字最終成為報道關鍵詞,直接寫進了第一篇稿件的標題。 筆力 用全媒體傳播英雄形象 由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金臺點兵工作室和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出品制作的全媒體系列視頻《隱藏63年的秘密》,運用了紀錄片、沙畫、讀日記、動海報等創新形式,點擊量近5000萬。 新華社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的立體式報道累計發稿已逾百條。其中,4月8日播發的新華全媒頭條《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總閱讀量超千萬…… 經濟日報社新媒體傳播部編輯徐紅介紹,短視頻《走近戰斗英雄——張富清》,在經濟日報新媒體矩陣刊播后,不到兩天時間,在經濟日報頭條號、抖音號、快手號、微信、微博的點擊(播放)總量超過70萬。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的融媒體報道中,有手繪長圖《誓言無聲》,有便于移動分享的系列海報《初心》,有微紀錄短視頻《永遠的突擊隊員》、7集系列短視頻《講述》……張富清全媒體報道產品點擊量達9300萬,創湖北日報社典型宣傳歷史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旗下特別書局還聯合人民日報出版社,推出《95歲老英雄張富清的本色人生》一書,目前全國銷售20萬冊。 使命 推出典型凝心聚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孟威認為,這些報道有立意有氣勢,有人性有溫度,有時代感有聲色。媒體通過講述英雄故事,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中我們發現:真實的故事最打動人,飽滿的細節最感染人。”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虞鑫看來,增強新聞戰線的“四力”,是發現基層真實、弘揚時代精神、創新典型宣傳的前提條件。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認為,媒體人要深刻認識到奉獻精神的時代意義和時代價值,在思想多元、利益多元、價值多元的社會里,挖掘出更多為黨和人民事業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真誠無私付出的典型事跡,以“四力”的不斷增強來推動典型報道的寫作,自覺承擔起凝心聚力的使命。 對于如何進一步提高典型報道傳播影響力,孟威建議,要處理好四種關系:偉大和平凡的關系、理念和細節的關系、集中宣傳和持續報道的關系、整體化傳播和碎片化傳播的關系。創新傳播方法,多種形式講好英雄故事,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胡孝漢在聽取了媒體記者和業界專家的講述與感受后談道,這次研討會既是對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簡要回顧,也為進一步做好典型報道開闊思路。胡孝漢建議,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重點發力——思想升華:對照習近平總書記批示要求,繼續挖掘張富清等英雄典型的精神內核,更深入探尋如何以英雄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生活體驗:到張富清等英雄典型生活、工作、戰斗過的各個地方深入體驗,提高典型報道的深度;故事挖掘:張富清等英雄典型的故事還需要挖掘,要讓典型人物形象在故事中更加豐滿生動;情感傾注:記者受到感動,筆端帶著感情,這樣才能寫出打動人的好文章;形式展現:進入全媒體時代,重大英雄典型人物報道要通過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充分表現,在更大范圍內擴大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