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 含金量高操作性強 將助力廈門影視產業“彎道超車” 作為一座年輕的影視之城,盡管在上世紀20年代起就有電影在廈取景,但影視作為產業在廈門的真正起步卻是從本世紀初逐步開始的。令人欣喜的是,優良的自然環境加上城市對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視,廈門影視產業發展一直都在“彎道超車”。 數據顯示,2018年,廈門新增影視企業123家,實現營收6.9億元,累計來廈經報備拍攝劇組191個……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與去年3月出臺的《廈門市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補充規定》密切相關。當時推出的18條政策中,有11條是關于影視產業的,釋放出廈門大力推進影視產業發展的強烈信號。 “《補充規定》出臺后,可以明顯感到多了一些影視企業,還有知名的影視工作室,來廈拍攝的劇組也增多了。不過,現階段廈門影視產業發展還存在大企業少、影響力有限等問題,要快速把廈門影視產業做大做強,就需要相關政策支持。盡管《補充規定》邁出了廈門扶持影視產業發展的一大步,但其力度和覆蓋面已經不能滿足廈門影視產業日益擴大的需求。”廈門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獎年份)長期落戶廈門,一批知名影視企業和機構陸續來廈商談合作事宜,影視產業招商引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為了進一步加快廈門影視產業集聚發展,扶持力度更強、覆蓋面更廣的《廈門市進一步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應運而生。此次推出新政策與《補充規定》的出臺僅相隔一年多,進一步顯示了廈門發展影視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新政策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新時代電影產業發展要求和扶持影視產業發展的政策,學習借鑒國內外扶持影視產業政策的有益經驗,按照“以節促產”的思路,進一步完善了廈門現有影視產業發展政策,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操作性強,必將進一步擴大廈門在影視產業發展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助力廈門影視產業發展實現又一次“彎道超車”。 【新政策亮點】 影視企業來廈 最高獎百萬 新政策第三條“鼓勵影視企業落戶廈門”,希望通過真金白銀的扶持讓廈門影視產業的數量多起來,尤其是吸引知名的央企、民企、影視工作室,量與質并重,做大廈門影視企業主體。對符合要求的企業,不僅按其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前2年100%,后3年80%的獎勵。還對扣除各項獎勵后對年度地方財政貢獻首次達100萬、500萬、1000萬元以上的影視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50萬、100萬元獎勵。 打造廈門影視 服務出口基地 第一次提出“鼓勵打造廈門影視服務出口基地”,新政策第十三條關注本土影視產品出口、中外合作影視作品出口等商務部重點支持的影視服務出口內容,給予符合要求的企業減稅或貼息服務。這一規定在全國走在前列。此外,新政策還第一次提出支持影視企業從金融機構融資、鼓勵股權投資機構加大對影視企業的投資、支持影視企業參加境內外知名影視展會和舉辦大型影視活動等重磅信息。 全國唯一提出打造首映禮之地 第一次提出“打造國內一流的首映禮之地”和“支持電影發行”。新政策第七條吸引和鼓勵全球優秀院線影片來廈舉辦首映禮,這是在全國范圍內,第一個提出打造首映禮之地,對在廈門行政轄區內的電影院舉辦全國院線電影首映禮的片方給予單場不超過20萬元的獎勵;第六條對在全國院線上映的,由廈門電影發行企業作為第一順位影片發行方的作品,給予最高可達500萬元的獎勵。 鼓勵社會資本投建 影視拍攝基地 第一次明確提出“支持影視拍攝基地建設”和“支持影視拍攝之城建設”。新政策第十一條支持國有和民營企業利用舊工業廠房等存量房地產資源改建影視拍攝基地和后期制作基地,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影視拍攝基地,同一基地每年可享受最高達200萬元的運營補貼。第十二條鼓勵廈門影視企業通過立項、備案的影視作品在廈拍攝,鼓勵外地影視企業來廈拍攝,期待更多優秀影視作品在廈門誕生。 支持廈門建設 劇本創作基地 第一次提出“鼓勵影視劇本創作和交易”。新政策第四條一方面支持廈門建設劇本創作基地,吸引編劇人才來廈開展創作,鼓勵本土影視企業購買優秀影視劇本,另一方面對成功被影視機構購買并立項、備案審批的廈門劇本創作基地出品的原創影視劇本,給予劇本創作基地獎勵,反映廈門題材的影視劇本獲得的扶持力度會更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