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學出版發展的路徑 大學出版社依托的母體是人才、知識、信息密集的地方,高技術和高文化是大學出版物的主要支撐點,這一先天的優勢決定了大學出版社在特色品牌的競爭階段,將首先從高校教材建設、知識傳播到文化傳承、文化積累、知識創新的轉變上開始,大學出版社的精品意識與品牌意識也因此在更高的層面上得到展現。 在發展的模式上,在國際大學出版界存在著“大而全”“百花齊放”的“牛津模式”與“少而精”“一枝獨秀”的“劍橋模式”以及走專業出版道路的“哈佛模式”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這值得我們中國的大學出版人認真加以思考。可以預計的是,我們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其中小部分的出版社有可能走上“牛津模式”的發展道路,更多的社正在走的是“劍橋模式”與“哈佛模式”的道路,也就是說正在走專業化的道路,它們成不了“航空母艦”,那就只能在特色化、專業化上做文章。 我一直以為,在大學出版改革深入進展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進行改革的目的和要義是為了發展,改革成功與否的檢驗標志也就是要看我們的大學出版是否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所以在討論改革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我們大學出版社所擔負的職責與使命,不能忘記我們大學出版人自己的根;同時,我們也應該牢記大學出版社“只有高起點,才能大發展”。(《大學出版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大學出版》2008年1期) 綜觀全國100多家大學出版社,但凡發展比較好的無一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忘掉自己的根,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以自己那學校教學科研之外“第三種勢力”的身份,在出版領域努力探索、耕耘、積累而逐步創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盡管在轉企造成的十分尷尬的處境中,北大社、清華社、人大社、外研社、上教社、華東師大社、北師大社等一批大學出版社已經在中國的出版業中占有了穩固的席位。可以發現,有遠見的大學出版人,在中國出版業改革轉型的過程中,他們關注的首先不是一時的政績和業績,他們不為眼前的短暫效益和效應所打動,而是在發展的潛力與后勁上下工夫,這是我們應該感到欣慰的。 大學出版社由于它的出身,決定了它將走一條與其他社會出版社不同的發展道路。大學出版社由其依托高等學校的特點決定了她的發展之路必須走特色化專業化的發展之路,以其無可替代的品牌產品在中國出版業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由于其依托的母體各自不同的特色,樹立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就成為了大學出版社發展模式的核心內容。而專業化、特色化到品牌的確立,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關系鏈,只有在專業化的基礎上才可能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穩固而有前景的特色,由此決定了出版的專業化將是以后中國大學出版社中絕大部分社的發展之路。因為惟有在“專”字上做文章,別人才無法輕易替代你,也惟有“專”,你才可能做到“精”,才可能做到“深”,你的出版資源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在多個場合說過,大學出版社的發展路徑必須要做到“三定”:定向、定位、定心。這實際上就是我們提倡確立專業化理念的行動表現。定向就是確定方向,方向就是目標追求,職業理想,無論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編輯,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定位,就是確定你發展的規劃,發展的規模,達到的高度,社有社的發展定位,編輯有編輯的發展定位;定心,就是要用心去做,潛心去做,耐得住寂寞,不斷積累,不斷耕耘,做出特色來。只有做到這樣的“三定”,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里,不懈探索、精耕細作,才有可能創出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你自己所獨有的產品群,從而穩操在某個領域里的話語權。 在上個世紀,我們出版業也強調專業化,那是政府管理部門在審批出版社時給你畫的圓圈,名為專業分工,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出版的秩序,避免重復出版,當然其中也包含了希望大家能在某些領域里做深做透,直至做大做強的期望。但由于政策的不配套,資源的壟斷造成了市場競爭的不公平,但功過自有歷史評說,它畢竟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而我們今天重提專業化,卻不是簡單地對歷史的重復,那是基于在新技術條件下傳統出版業求生存求發展,尋找自己的發展機遇,出于自身的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自身特色的需要,是我們大學出版不忘初衷,回歸本位,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作為大學出版社,我們一方面要明確發展的思路,正確處理好速度與質量、規模與品位、做大與做強的關系;另一方面,要認準自己的定位,選準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抓住當前的改革機遇,努力發展自己,走出一條真正適合大學出版發展的自己的創新之路。 三、大學出版發展的愿景 實踐告訴我們,大學出版社目前面臨的改革課題,無論是改企還是轉制,不管怎么改,大學出版社還是姓“大學”,還是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干大學出版社應該干的事。我們大學出版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改企轉制僅僅是一種求發展的手段,是在發展過程中探索的一種形式,關鍵是看是否有利于發展。以教育為立身之本的大學出版社應該不失時機,充分抓住今天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這個契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發揮我們大學出版社的重要推進作用。 我們都知道,出版的基本功能就是選擇性地記載、傳播和積累我們全人類在從事精神創造和物質生產過程中的各類知識與各種信息,使受眾能夠了解社會發展動態和科技發展進程,掌握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技能,享受藝術。而體現在大學出版社身上,就是必須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組織出版高等教育的教材和學術專著,為高等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服務,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服務,出版好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用書,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服務,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不是一味地為了經濟利潤什么書都出,我們大學出版人的職責與使命應該擺在首位。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辦社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