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六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福州落下帷幕。電影節為絲路沿線電影人、電影行業搭建交流合作的一系列平臺,推動絲路電影產業合作邁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絲路電影大風起產業合作好揚帆□本報記者 卞軍凱/文 林熙/圖 全場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陳凱歌(左二)等創作人員向觀眾致謝。 黃曉明、趙薇、陳赫等影人與全球觀眾進行融媒體互動。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演員在閉幕式上表演。 派江吻海的有福之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歷來是揚帆起航的寶地。如今,又一批滿載著友誼與合作的“船隊”從這里拔錨出海——10月15日至20日,第六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福州舉行,開展電影交流合作、共同開創產業未來,成為絲路沿線電影人紛紛表達的心聲、步調一致的行動。 合作成果,不負眾望。在各大電影節中首創的絲路國家電影推介館,深受好評;簽約了總投資額達180多億元的32個項目,創歷屆新高;設立電影產業(福建)發展專項基金,為電影產業注入金融活水支持……絲路電影產業合作之帆,從福州順風起航! 坊巷搭平臺,助力絲路電影推介 “我們本土電影制作不夠精良,難與好萊塢等海外電影在市場上抗衡,這是我們電影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之一。”塞拉利昂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尤尼薩·卡馬拉的一席話,道出了絲路沿線不少國家借助國際性電影節推介自身電影的迫切愿望。 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就為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電影人,首次搭建起異國他鄉的主場舞臺。走進福州三坊七巷,在小黃樓、水榭戲臺、王麒故居等一座座古厝里,我國各大電影節中首創的絲路國家電影推介館,精彩紛呈。 11個推介館里,設置了特色元素展示區、電影藝術介紹區、電影產業介紹區、未來作品展示區、代表作品展示區五大展區,并在館內舉辦多場推介會,推介各自代表性影視作品和即將上映的合拍影片。 以柬埔寨館為例,16日舉辦了中柬對話沙龍及“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備忘錄簽約儀式。今年12月,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將首次“跨出國門”,參加柬埔寨亞洲電影節。 “我們只準備了11個場館,沒想到有超過20個國家報名參加。古厝院落里的電影產業多元推介、影視版權交易、文化形象展示等活動排期每天都很滿,加納代表團還專程從非洲來這里交流學習。”電影節執委辦產業項目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合作意愿強,創下簽約項目新高 “這是一個以絲綢之路為背景的故事,作為絲綢之路另一端的電影人,我想在這里尋找合作伙伴。”本屆電影節期間,來自土耳其的電影項目《廚師與公主》吸引了不少目光。該片制片人馬穆特·奧扎科盧表示,希望這部電影能成為中國和土耳其合拍的首部電影,更能走向世界。 尋求產業合作機會,是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永恒的話題。 “一帶一路電影交流合作”主論壇、一帶一路電影產業中外合作峰會、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福州)產業聯盟合作盛典……從15日開幕到20日閉幕,“合作”兩個字,始終是電影節期間的一大熱詞。 著名導演、《我和我的祖國》總制片人黃建新表示:“今后,在絲路概念下,電影產業的合作將會是很活躍的。” 本屆電影節啟動以來,圍繞IP孵化、人才培養、電影制作、電影交易、電影發行等電影市場全產業鏈開展的多項合作活動,吸引了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的260余家電影機構參與,征集影視交易類項目近2000項。電影節期間舉辦的合作簽約儀式上,32個項目的總簽約額達180多億元人民幣,創歷屆新高。 這樣的合作成果,讓絲路電影人紛紛點贊。塞爾維亞電影中心國際推廣部部長沃爾科維奇感慨地說:“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合作模式,希望未來電影節可以走出中國,也在其他國家舉辦,讓更多的電影人參與進來。” 產業建聯盟,打造合作“福建樣板” 為電影產業引入金融活水,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打造了新樣板。 19日,來自柬埔寨、俄羅斯、意大利、加納、土耳其、日本、巴基斯坦、塞爾維亞、塞拉利昂等國家代表共同簽署“一帶一路電影產業聯盟聲明”,相約共同培育電影產業鏈。同時,絲綢之路電影產業(福建)發展專項基金揭牌成立。 設立專項基金,是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重要成果。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表示,基金將專項用于資助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福州專項活動及電影節優質影視項目的培育,開展國際合作,促進一帶一路的電影事業發展。 從福州出發,合拍電影、打造大外景地、探索影視旅游融合等更多的合作之帆,拔錨起航。 《血戰鋼鋸嶺》制片人史雷永認為,福州在打造絲路沿線經濟帶城市大外景地上具有很大優勢。連日來,他帶著新電影項目深入福州,發現了許多美麗且有意思的東西。 蘊含著合作前景的電影創投項目,更體現出福建、福州在絲路電影產業合作中越來越重的分量——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福州)創投會,吸引了超過1000個創投項目申報,不僅項目數量再創新高,還吸引了塞爾維亞、澳大利亞、土耳其等眾多中外合拍項目,他們都希望在這片“福地”實現合作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