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教師公益人曾清楚老師46歲,2011年開始接觸公益,在她眼里,公益人就像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句里形容的“如果能幫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鳥回巢,我就不虛此生”。在曾清楚老師和他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的幫助下,已經為貴州貧困山區送去八年有余的溫暖了。 “或許他們會畏懼未來,但至少讓他們不再畏懼寒冬” 2011年4月的一天早上,雨下得很大,卻沒能擋住曾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奉獻愛心的步伐。曾老師帶著她的學生在涂門街清真寺門口廣場,為貴州黔東南州的貧困孩子,捐獻衣物,并與社會志愿者們在現場募捐。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曾老師所帶的四年四班就收到了來自貴州的感謝賀卡和蘆笙。 你來我往,在華僑大學MBA聯合會和泉州樂陶網絡教育的資助下,貴州的朋友來到了立成小學,給曾老師送來了 “愛心獎牌”,上面寫著:“曾清楚老師 關心貧困山區 熱心公益事業”。聯歡會上,曾老師班的孩子們為朋友們準備了禮物,有帽子圍巾、棉鞋和羽絨服等。或許他們仍然會畏懼未來,但至少在下一個冬天來臨,他們可以不再畏懼。 “溯及追遠的情懷與道統,致敬堅守與使命” 從志愿者潘老師那里,曾老師了解到貴州山區苗寨有個穩江小學,非常偏僻,代課老師工資很低,面臨著沒有老師愿意去給孩子上課的困難。作為一名教師公益人,曾老師是有共情的。于是曾老師帶領學生,連續兩年每個人每個月積攢5塊錢,全班每個月籌集250元寄給穩江小學代課老師袁冬滿作為生活補貼,這也是曾老師對山區教師的堅守最純粹的致敬。 “幕天之下,每位少年都有向上生長的機會” 2017年7月曾老師帶領學生把積攢起來的愛心款,捐獻給貴州下江隴里村的吳玉珠同學。那年玉珠同學如愿上了貴州大學音樂系,如今已是大三的學生了,上了兩次央視。 “回歸教育,教人做人,做真人,做真善美之人” 2018年9月份,曾老師接了五年四班。從接班的第一天起,曾老師便帶領新一屆學生們積攢零花錢。今年的9月5日,班級的捐款已有1367.4元。班級兩位熱心家長,每人捐了1000元,加上孩子們再捐的,現在共有愛心款 3733.5元,等待著志愿者潘老師找一個最需要的地方捐獻。曾老師說“作為一名教師,為公益賦能最有價值的做法,就是延續公益的生命,看到這些孩子打開的一扇扇門,我仿佛窺見了公益無限的光。”曾老師回歸教育,教人做真善美之人,為公益注入新力量。 曾老師就是這樣一個關心貧困山區,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多年來她默默的奉獻,每年的暑假,她都利用假期的時間,參加鯉城區“愛在鯉城,攜手成長”關愛未成年人快樂暑期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樂于奉獻、傳遞愛心。三年被評為優秀志愿者。 曾老師,一個平凡的人民教師,在一個平凡的日子,她又要帶著她的孩子出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