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工人日報社夜班照排車間依然忙碌。 這是我職業生涯中一個難忘的記憶。 作為《工人日報》要聞部的一名編輯,自己的這輪夜班從1月19日至今,一直負責一版要聞和三版綜合新聞的夜班編輯工作。我在后方完整地見證了《工人日報》截至目前的抗疫報道。作為新聞人,我對自己所服務的報紙、所從事的夜班編輯的崗位有了更多的理解;作為讀者,更被同事們講述的抗疫一線勞動者的故事而感動。 《工人日報》的戰“疫”報道以春節休刊為節點,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人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從陌生到逐漸熟悉。當時,夜班主要選用新華社的權威報道來回應受眾的關切。比如,從1月22日開始,我們連續3天在三版頭條位置選用新華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焦點回應”稿件,刊發了3篇綜述報道,起到釋疑解惑、科普宣傳的作用。當時,我們也有一些自采報道,有和疫情相關的,也有其他題材的,如何取舍?現在來看,戰“疫”報道初期,及時傳遞權威聲音、加強防控科普這個思路是恰當的。 2月2日晚上,戴好口罩,懷著一絲忐忑的心情來到報社,開始了節后的夜班工作,我們的報道也進入第二階段。 報紙的版面內容有限,如何從眾多報道中選擇刊用,如何區分一版和三版在戰“疫”報道方面的定位,成為擺在夜班編輯面前的問題。夜班領導提出了思路:一版除了刊發中央、全國總工會及事關防控疫情全局的重大新聞外,重點選用反映戰“疫”一線勞動者的故事;三版則主要刊發各地各部門出臺的措施舉措、各地的經驗做法。這樣,夜班在處理自采報道方面,突出講述了來自抗疫一線勞動者的故事。這里面有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志愿湖北醫療隊員、駐村工會干部、貨車司機……這些報道都在版面上得到了突出處理。這些處理讓我作為一名編輯再一次體會到《工人日報》這份報紙以普通勞動者為報道主角的新聞價值取向。同時,第一時間讀到報道,也讓我作為一名普通讀者而溫暖和感動,在紛雜的信息中,原本承受巨大壓力、有些焦慮的心也因為這些報道而得到了舒緩。 如今,疫情還沒有過去,戰斗還在繼續。每當看到報道里的普通人的努力,看到我的同事在前線后方盡職盡責,看到身邊一個又一個普通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這場全民戰“疫”使勁出力,我相信,最后的勝利一定會到來。 是的,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工人日報》 鄧崎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