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要聞編輯王素潔從小細節豐富著版面元素。 2月6日,北京的雪幾乎飄了一整天。蒙蒙雪夜,一路濕滑,出租車司機車開得小心翼翼。這晚,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我的第五個夜班。 當日氣溫驟降,我踩著積雪走進辦公室,灌了個暖水袋抱在懷里,便開始從稿庫選稿。與往年春節剛過時常會面臨的“稿荒”不同,今年節后稿量大增。疫情突發,各地記者紛紛行動起來,每天都會發來數十篇與疫情相關的稿件。作為要聞編輯“手里有糧”,自然心里不慌,但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重大公共事件的報道,報紙夜班編輯工作應該如何取舍和發力?這是讓我既緊張又迫不及待作答的一道選擇題。 結合之前參與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經驗,我逐漸摸索出這樣一條編輯思路:堅持守正創新,報道既要有本報特色,又要體現建設性和可讀性;同時,在版面編排上,從細節入手,讓視覺呈現更加多元。 具體來說,作為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始終以“青年特色”為底蘊,“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早已滲透在我們的編輯理念中。因而,挖掘抗疫一線的青年人、青年事,也是本報的“傳統優勢項目”。此次疫情暴發后,各地共青團組織積極響應團中央號召,一支支青年生力軍突擊隊挺身而出,走上戰“疫”前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對此,在初步的稿件選取過程中,我們鎖定了一部分符合本報定位的抗疫青年報道,精編細改,突出青年突擊隊和志愿者,展示他們身上的故事,讓報道更有可讀性。2月7日見報的頭版頭條,即為《抗疫當前,青年突擊隊在行動》。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嚴峻形勢,疫情防控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深挖和反思,特別是有哪些短板需要及時補齊,這應該是有擔當的媒體的重要關注點,并可以此為社會提供理性的建設意見。 當天,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政府對疫情的信息公開工作上,推出了重要主打稿《政府該如何公開疫情信息》,并為其配上了一段內容提要——法律學者指出,我國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規范和工作要求是明晰的,嚴格遵守就好,“但恰恰在這方面,前一段時間某些地方機關、工作人員的一系列錯誤做法廣受詬病,后續工作中必須堅決糾正”。各地政府的疫情信息公開關鍵要有需求導向,群眾有需求,政府有回應,這才是好的政府治理。 “小提要”往往會起到“大作用”,它既是對稿件核心信息的提煉,也是對編輯理念的展示,而且,這樣的小細節可以豐富版面元素,拓展版式的變化空間。 8年夜班上下來,我發現這份工作其實特別需要一種工匠精神,不論是稿件還是版面,都要精雕細琢,嚴格把關,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尤其如此。我想,這也是我這個夜班小編的抗疫戰場,我必須打好這一仗。 下班路上,飛雪漸停。朋友圈里李文亮醫生因感染新冠肺炎搶救無效去世的消息刷屏了。我心里也沉甸甸的,腦海里一直回蕩著在稿件里看到的一句話——我有信心堅持到最后,堅持到抗擊疫情結束的那一天。(《中國青年報》 王素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