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音視頻部的編輯們在緊張有序地剪輯視頻。 新華社音視頻部 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新華社音視頻部迅速進入全員戰時狀態,電視樓三層經常徹夜燈火通明,專班部領導全天在崗職守,各室編輯、審稿、終審各司其職、緊張有序。1月22日至2月11日,共播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音視頻報道1867條、4875分鐘,完成中文視頻直播89場、4180分鐘。 疫情報道開展以來,新華社音視頻部各項指揮指令迅速有力、落實徹底。疫情動態、戰“疫”典型、專家訪談、各方馳援故事、防控科普知識等報道卡住關鍵點、直擊社會關切。 編輯部群策群力,制作播發了一大批高質量、高流量的“拳頭”“爆款”產品。據不完全統計,1月22日至2月11日,短短20天,核心報道《習近平講述的故事|戰“疫”必勝》,短視頻《這座城市,哪會輕易暫停》《“手”衛人民》等全網置頂推送;系列直播(89場)全網總點擊量超過10億次;“權威訪談”“我們在武漢”“隔離區直擊”“戰疫日記”等系列短視頻刷屏。 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趙國屏、王福生、王貴強等權威訪談視頻,在不同節點就大眾關切的問題作出權威回應,起到了解疑釋惑的重要作用。其中,關于鐘南山院士的融媒體報道全網總瀏覽量達25億次。 “我們在武漢”“隔離區直擊”“戰疫日記”“致敬”等系列報道以“在現場”為核心訴求,挖掘一線生動故事,展現各地、各行業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正能量,凸顯國家通訊社的使命擔當和輿論引導主力軍作用,得到媒體用戶和受眾的積極評價。 《直擊重癥隔離病房 聽聽ICU醫生的心愿》《給最親的人一個“隔空擁抱”》等報道突出視頻為先導的全媒力量,體現出文圖視融合報道的水平和質量。 1月23日,音視頻部派出記者楊志剛、許楊、董博涵從北京趕赴武漢,與湖北分社的同事一起深入抗疫一線進行采訪。當日22:36,“我們在武漢”發出第一條短視頻《我們在武漢|“封城”首日 從北京到武漢》,新專欄在火車上開出。 “我們在武漢”專欄的報道涵蓋了醫護人員作為、醫院建設、社區防控、百姓生活保障、志愿者服務、物資運送等內容,短片中的事實和思考,傳遞著積極向上的精神。截至2月12日,該專欄發稿34條,總點擊量超過2億次,評論轉發互動超過3.5萬次,被400余家媒體用戶轉載采用。系列短視頻還被國防部官網、國家衛健委官網等轉載。 春節期間,編輯部各室都面臨人力少、工作時間長、工作任務重等問題,返京的同事又需要經過居家隔離觀察后才能上崗。為完成報道任務,在崗同志經常“連軸轉”;居家隔離觀察的同志主動承擔了大量組織策劃、文稿撰寫等在線工作,盡可能分擔報道壓力。 編輯劉暢是一位武漢籍姑娘,這幾個月她本應在海南分社學習鍛煉。過年回北京休假期間,她主動請纓到編輯部加班。“看到自己的父親、朋友都在武漢做抗疫志愿者,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懷著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劉暢采編制作了重點短視頻《這座城市,哪會輕易暫停》。片中兩位參與抗疫的志愿者用武漢方言讀白的方式,講述了武漢“封城”以來的城市現狀,挖掘“暫停”表象下的努力與希望,引發受眾強烈共鳴。視頻被全網置頂推送,全網總瀏覽量超億次。 此外,劉暢還多次申請前往武漢一線,經批準,她近期將作為新華社增援力量前往武漢采訪。(新華社音視頻部 幸培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