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走基層·記者心得
愛心助農拓銷路 服務“三農”顯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下,鄉村振興﹒公共頻道在行動!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鄉村振興·公共頻道 連而楚、王 莉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一年一度春耕的步伐,羅源北山灣農業合作社的養鴨場內卻是另一番場景,負責人于國胤和他的小伙伴們戴著口罩忙個不停,一箱箱的海鴨蛋,一包包的魚田稻米整裝待發,穩定供應著網絡下單的食客,不過誰曾想到就在一個月前,這一伙干勁十足的年輕人,剛剛從憂心忡忡、壓力重重中走出來。 “我在羅源縣松山鎮北山村創業3年,我們專門養河田土雞、灘涂海鴨,種稻魚稻米,土雞蛋日產600枚,海鴨蛋日產100斤,魚田稻米總產出10噸,由于早期主要針對羅源本地及周邊市場,沒有合適的銷售渠道,銷量僅出售不到一半,價格也上不去,庫存壓力巨大,說實話,我們幾個人,沒有一天能睡個好覺”,于國胤說。 2020年元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鄉村振興·公共頻道全新亮相,頻道以“耕耘福地 服務三農”為己任,助農增收,與愛同行,通過《鄉村歡樂購》節目及其電商平臺“風物堂”商城,以“互聯網+”的形式助力農民增收,于國胤的羅源北山灣農業合作社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其實早在2019年12月,通過羅源縣委縣政府的推薦,頻道《鄉村歡樂購》節目及其電商平臺“風物堂”商城聯系到于國胤,主動對接北山灣農合社。在充分了解了銷售需求后,頻道將他們的海鴨蛋、海鴨、魚田稻米等特色農產品上架電商平臺“風物堂”商城。此后,通過《直播福建》網絡節目以知名主播帶貨的形式進行推廣,并將直播視頻精選剪輯成《鄉村歡樂購》電視節目,在鄉村振興·公共頻道滾動播出,向更多的觀眾持續推薦。 “自從節目播出以后,每天銷量都很穩定,總體銷量較上月提升了五倍,比如海鴨蛋每天的產量大約630顆,都不夠賣了,現在只能每天限量供應。這極大地鼓舞了我們幫扶的貧困戶和返鄉創業大學生團隊的士氣,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的這段時間,周邊很多合作社出現農產品滯銷和本地封路出不去的尷尬局面,而我們通過風物堂電商線上平臺和順豐物流有力結合,源源不斷地把優質農產品及時的送到顧客手中,既解決了我們銷售問題,也滿足了城市消費者的迫切需求,現在個人壓力也變小了,說實話,現在每天都睡得挺好”,于國胤笑著說。 將傳統電視和互聯網電商有機結合,搭建消費者與優質農產品之間的橋梁,不僅為于國胤和農戶們帶來了穩定可觀的收入,也堅定了大家致富的信心。眼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福建各地鄉村采摘游被暫停,不少農產品銷路受到影響,為此鄉村振興﹒公共頻道積極發力,對農產品滯銷的種植戶進行精準幫扶。 “我們是閩清縣塔莊鎮林洞村的種植戶,22萬公斤砂糖桔今年就沒能等來一位游客的采摘,25天后即將爛果,我們一年的血汗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它流走,每一天我們都很痛心”,種植戶詹世姜說。 通過深入調查,頻道《鄉村振興進行時》欄目的記者了解到,“零采摘”是導致砂糖桔滯銷的直接原因,但關鍵癥結卻在于受疫情影響的物資短缺。原來,眼下工廠全面停工,農戶購買不到用于包裝砂糖桔的紙箱,也就影響了砂糖桔改走線上銷售的路子,找到了癥結,破題思路也是躍然紙上了,那就是“媒體發動 善舉接力”。 遲一刻,種植戶們的損失就大一分!找準關鍵癥結后,《鄉村振興進行時》的記者即刻與大型商超、物流公司等多方聯系,最終,當地郵政物流公司答應幫忙從附近工廠協調調度紙箱,支援果農線上銷售砂糖桔,并且適當減免郵費?!帮L物堂”作為頻道的線上商城,在化解砂糖桔滯銷的過程中扮演了主力軍的角色,確認貨源信息、了解物流情況、商議愛心定價等。2月12日,由鄉村振興公共頻道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愛心購買 助農脫困”的推文,內容包括閩清22萬公斤砂糖桔滯銷的情況以及購買鏈接,微信一經推送,瞬間引爆朋友圈,當天晚上訂購的數量達到600多件,而截止第二天(2月13日)中午12時,“風物堂”共銷售砂糖桔708件,共計4270公斤。同時,為了更好地助推銷量,在砂糖桔熱賣的當晚,頻道立即做出了開辟“助農進行時”專欄的決定,制作30秒的短視頻,通過電視頻道、微信平臺、新媒體端進行滾動播出和分發,截止2月16日,“風物堂”共銷售砂糖桔1057箱,共計約13000公斤。在頻道的立體式發力下,樸樸等商超也加入了接力隊伍,主動聯系種植戶,鼎力支援砂糖桔的售賣,22萬公斤滯銷砂糖桔基本實現“神奇突圍”。 耕耘福地 服務三農,我們有責任、有溫度、有信心!目前,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鄉村振興·公共頻道積極響應“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國家號召,樹立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辦急事的宣傳理念,持續挖掘優質特色產品,培育扶貧品牌,目前已相繼和我省屏南、羅源、松溪等數十個縣合作,加強宣傳和產銷對接,提高產品市場認可度和經濟效益,助推一村一品,共助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