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紅網時刻推出的《早,長沙》系列微視頻,以《一位送報人的風雨30年:只管奔波 靜候天明》為題,運用“微視頻+文字報道”的形式,介紹了長沙婦女陳再英30年如一日,起早摸黑奔波送報的事跡,向我們展示了一位送報人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傾情為讀者服務的良好職業操守。 身穿印有“長沙晚報”字樣的紅馬甲,陳再英每天早上4:00起床,5:30準時到達報紙分發點取報,8:30之前送完報紙……這種工作模式她已經堅持了30年。雖然送報的收入并不高,但陳再英一干就是30年。她對送報這份工作的熱愛和珍惜,持之以恒干好工作的執著精神、認真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為了防止報紙被雨水打濕,陳再英總會將報紙往門縫中塞得更深一些;這么多年她騎壞了3輛自行車,10多輛電動車;送了30年報紙,陳再英也落下了很多職業病,包括胃病、風濕病等,但她總是輕言帶過……每天準時準點將報紙送達一個又一個訂戶,為渴望、盼望讀報的人提供精神食糧,陳再英無怨無悔,樂在其中。 時下,隨著互聯網、自媒體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人們已習慣通過手機獲取新聞資訊。但報紙所具有的權威性、原創性、收藏性等顯著特質,仍是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無法取代的,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訂報讀報、喜愛學報用報的緣由。 一張報紙,上連黨心,下接民心,是我們了解社會的窗口、做人做事的益友、學習進步的老師。一名送報員,上接分發點,下連眾讀者,是報紙業的末梢神經,是最終讓采編人員的辛勞實現傳播價值的不起眼崗位。此時此刻,讓我們向無懼風雨、只管奔波、傾心傾力給讀者送去精神食糧的所有送報人致敬!(吳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