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當我接到元古堆村的采訪任務后,心里有點沒底。且不說各大媒體對元古堆村的報道已有很多,單說我自己,半年內已去過三次元古堆村。還能找到新角度嗎?還能挖到新故事嗎?我心里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就當第一次認識元古堆。”我對自己說:“每一天的元古堆都是‘新鮮’的,帶上一雙發現的眼,一定會有新聞等著和我們相遇。” 于是,再次來到元古堆村。 當我們一行人走進村部,從樓梯經過時,我忽然感到墻上的一抹紅色從眼前掠過。回頭一看,是一面笑臉墻,墻上張貼了58張村民的笑臉,老人笑得慈祥、孩子笑得天真、男人笑得爽朗、女人笑得開心。那笑容,發自內心。這一張張笑臉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對!就從這面笑臉墻入手吧。 接下來幾天的采訪中,和元古堆村的鄉親們談往昔,說現在,道變化,總是邊說邊笑。杜文文的笑,源自在元古堆找到了幸福,讓娘家人不再牽掛;楊新天和朱海梅夫婦的笑,源自奮斗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朱桂英老人的笑源自“老有所養”的那份踏實。好日子是“寫”在臉上的,只有日子舒心,才能笑得舒展。整個元古堆村,都在“笑”。 新聞人常說,腳下有泥土,筆下有真情。沒錯,深入基層一線,才可獲得最生動的新聞素材。只要有一雙發現的“眼”,有一份好奇心,內心永遠有了解的欲望,即便走入相同的“泥土地”,筆下依然有真情,依然有精彩。(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