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路情深深 攜手前程步鏗鏘 ——海南日報創刊70周年座談會側記 這是一場回首來路的會談,更是一場展望未來的集會。 5月7日是《海南日報》創刊紀念日,海南日報社以座談的形式,邀請各界代表為70歲的《海南日報》“慶生”。 從第一次讀到這份報紙,到第一次登陸南海網,到第一次關注“海南日報”微信公眾號,再到今天第一次下載“新海南”客戶端……大家暢所欲言,激動時掌聲如雷,動情處眼眶濕潤,只因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與《海南日報》有著太多的故事、太深的情緣。 “我第一次讀到《海南日報》,是1972年在定安公社中學讀高一年級的時候。當時,我是班里的學習委員,每天晚自修都要用15分鐘讀報。”作為讀者代表受邀參加海南日報創刊70周年座談會的孫衍吾,是定安縣定城鎮多校村知海書屋創辦人。 座談中,他深情回憶了將近半個世紀里,他與《海南日報》結下的不解之緣。 孫衍吾告訴大家,48年來,他養成了讀報、貼報、抄報、剪報和藏報的習慣,并以此為生活樂趣。每個月,他都將《海南日報》按照日期和版次順序裝訂成合訂本,并經常利用收藏的報紙舉辦“歷史上的今天”收藏展或專題展。去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他找出了歷年10月1日當天的報紙,讓觀眾從報紙上刊發的新聞見證祖國的滄桑巨變;今年是海南解放70周年,他就把《海南日報》從3月5日至5月1日刊發的“70年征途如虹”專題收集展出,受到觀眾歡迎。 “最使我難忘的是,1983年5月14日的《海南日報》刊發通訊《金榜覓無名,桑梓獻才華》,對我的事跡進行了報道。許多讀者讀到后紛紛給我來信,大家的鼓勵一直支撐著我堅守知海書屋、惠及鄉里。”孫衍吾說,《海南日報》是他的良師益友,將激勵他在新的征程上繼續前進。 與《海南日報》結良緣、共成長的,還有五指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楚蝶。 “我大學畢業后到五指山市委辦公室的第一個工作崗位就在新聞報道組。因為工作關系,我經常要配合《海南日報》駐站記者的采訪工作。20多年來,從通訊員到特約記者再到如今的宣傳部部長,《海南日報》為我的積淀和成長提供了豐饒的養分和土壤,讓我的知識不斷豐富,工作和溝通能力不斷提升。”王楚蝶說,時至今日,無論看待一個問題,還是從事一項工作,她都習慣性地用新聞的眼光分析事件、引導方向、擴大影響,這種習慣使她對事件的發展更有預見性,在推動工作方面更有針對性,“可以說,在這個權威黨報的傳播平臺上,我有幸收獲了個人理想與時代共振的職業榮光。” 王楚蝶欣喜地注意到,這些年,《海南日報》已經從創刊時的黑白報紙轉變為全媒體形態的“海報媒體方陣”,實現了環南海區域性國際傳播的有效突破。特別是這兩年,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迎合市場轉型,策劃舉辦了會展、音樂界等多個跨界活動,并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其中,《海南日報》對五指山早春茶品牌的宣傳推廣對壯大五指山茶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她相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南日報》會繼續緊扣時代脈搏,不斷完善宣傳載體,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鼓與呼,“我們祝福《海南日報》明天更美好!” 在座談現場聆聽大家的發言后,《海南日報》記者代表李英挺心潮澎湃。他在海南日報社工作18年來,先后參加過北京奧運火炬海南首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新聞事件采訪,“通過使勁沉下去,讓好作品不斷浮出來”。 這些年,李英挺先后獲評“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海南省先進工作者”,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榮譽勛章、第六屆海南遠志獎,并入選中宣部評選的“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他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海南日報》這片沃土,更離不開集團領導及單位同事的培養和信任,“當我取得些許進步的時候,是組織給予我榮譽;當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是組織給予我鼓勵,讓我重新鼓起干勁繼續前行。” “最大的感恩在于延續,最好的延續在于前行。”李英挺說,當前,海南日報社正處在推動媒體融合轉型的關鍵階段,這一沉甸甸的光榮使命落在了年輕報人的肩上,“我們將弘揚海南日報人的光榮傳統,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樹立敬崗愛業、無私奉獻、奮勇拼搏的精神,為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改革與發展,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記者 陳蔚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