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會議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2020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新的號角已經吹響,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閩東日報社)正在結合媒體融合實踐,不斷探索地方黨媒融合的方向,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媒體融合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閩東日報社)積極響應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移動優先,舉全集團(報社)之力推進平臺、技術、人才、內容等方面的融合,探索地方黨報媒體融合之路,建設新時代傳播主流價值的主流媒體。 在平臺建設方面。秉承媒體融合的理念,加快融媒體建設步伐。2018年2月,“新寧德”新聞客戶端上線運行,目前初步建成以新寧德客戶端為龍頭的“報(日報、晚報)網(寧德網)端(新寧德)微(微信、微博)欄(閱報欄)視頻(寧視頻)”的全媒體傳播矩陣,擁有網站、客戶端、微信、微博、頭條號、抖音號等20個媒體平臺,形成了覆蓋PC端、移動端、社交媒體等各類終端的現代傳播體系,粉絲總量達100萬以上。 在技術賦能方面。2019年4月,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閩東日報社)“融媒體中央廚房”上線,該平臺進一步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策、采、編、發等方面深度融合,持續打通報網端微全環節,重構策采編發全流程,激活運行管理新機制,初步實現了新聞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傳播、全方位覆蓋,建成全市融媒體統一技術平臺和融媒體內容中心。 在隊伍建設方面。為實現媒體融合從相“加”邁向相“融”,2018年9月,集團(報社)黨委整合閩東日報、寧德晚報、寧德網的新媒體資源,抽調23名精通新媒體的人員成立報社融媒體中心,實現協同辦公一體化,破解各自為陣的局面。打破日報、晚報、寧德網人才流動壁壘,通過新聘、抽調、調整等方式,有效提升采編、技術力量,著力培養既會采編又會直播采訪的全媒體人才,支撐起“新聞+服務”新媒體傳播平臺架構,目前首批26人已經到崗。新鮮血液的注入讓新媒體產品策劃、短視頻錄播等生產速度和質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在內容建設方面。集團(報社)融媒體中心圍繞寧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民關心的新聞,采取圖文、視頻、H5、動漫、VR等全媒體多形式、多平臺廣泛報道方式,順利完成“省運”“兩會”等重要活動的新媒體報道,打造了“寧德90秒”“寧德朗讀者”“寧德面孔”“新聞三人品”“早點,寧德新聞”“一周熱點新聞盤點”等一批特點鮮明的品牌欄目?!白哌M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活動寧德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寧德慰問演出,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的“央媒名編名記看寧德”“明星、主播看寧德”等活動的新媒體產品推出后,抖音號總閱讀量目前已突破3000萬。 目前,媒體融合初步實現了平臺上從報紙立社向融媒體矩陣轉變;隊伍上從單兵作戰向協同作戰轉變;時效上從隔日刊播向即時即發轉變;形態上從新聞可讀向新聞可視轉變;方向上從造平臺向造品牌轉變。 媒體融合的努力方向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絡裂變式發展,傳媒經濟文化產業不斷繁榮,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閩東日報社)的媒體融合實踐也面臨一些問題。 主要有:一是“形”融而“神”未融,離“四全媒體”還有較大差距。二是受限于技術,自建平臺傳播力影響力仍顯不足。三是體制不暢導致人事管理、績效考核體系、獎懲機制等方面受到掣肘。四是盈利模式不明,流量變現渠道需要大量長期投入,媒體缺乏改革的經濟支撐。 媒體融合發展等不得、慢不得,只有主動作為,才能搶占先機,積蓄先發優勢。現階段,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閩東日報社)堅持守正創新,從完善機構設置、強化隊伍建設、健全制度管理、做強做優平臺、做好融媒體產品等方面入手,全面升級內容生產能力、信息輸出能力和區域營銷推廣能力,打造一支具有現代化、專業化的區域融媒體機構,讓黨的聲音傳的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在頂層設計方面發力,做好媒體戰略規劃。持續優化頂層設計、明確目標任務、加強規劃指導、統籌協調各方,盡早完善融媒體中心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以打破當前新媒體員工多頭考核、多頭管理的局面。2020年第三季度基于單位實際,集團(報社)制定媒體融合發展三年規劃和改革方案,進一步明確長期路線和短期目標,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落實,切實擔負起讓“變量”成“增量”的媒體融合重任。 在內容建設方面發力,擴大優質內容產能。對新聞媒體來說,移動互聯網新技術沖擊的是傳統傳播載體,受眾對內容的需求是不變的。主流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未來的核心在內容數據,最有價值的資產是內容資產。集團(報社)將進一步強化新聞主業、緊抓內容創新,推動原創內容、權威報道、言論評論等向新媒體延伸,圍繞“四全媒體”的要求打造體現主流價值的產品形態和內容生態,提供用戶所需的專業的內容和權威的信息,成為最優質原創內容的提供者。 同時,依托自身的內容服務能力、技術開發能力、設計制作能力、視頻制作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圍繞寧德各級黨委、政府部門需求點開發產品,通力打造“新聞+政務+服務”的運營新模式,建設面向全市全年齡段覆蓋的時政社會新聞發布、城市服務、輿論監督的綜合性權威平臺。 在優化機制方面發力,營造優質融合環境。建立采編與經營、事業與企業兩分開、事業產業協調發展的管理架構,進一步理順關系,實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的管理體制,并結合組建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在經費保障方面,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給予支持,支持新媒體運用信息化建設成果,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上取得進展。 在隊伍建設方面,目前正著力打破體制壁壘,突破“雙軌制”,真正實現同工同酬;將通過制度化推動編外優秀人才入編,解決“能干事的沒身份,想干事的沒位置”的問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考評激勵體系,在鞏固現有傳統人才存量的同時,有步驟、有重點地強化與新興媒體業態相關的內容生產、技術實現和經營管理等各類人才的引進、儲備和培養,逐步實現員工技能跨界轉換和崗位輪轉,推進優秀人才優先發展新媒體,全面提升全媒體采編力量,著力培養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和融媒體技能的全媒體采編隊伍、全媒體經營隊伍、全媒體管理人才。 在傳播渠道方面發力,構建自主可控平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一個強大的主流媒體自主可控的平臺,就不能掌握流量,就失去了話語權,失去了主流媒體作為最有權威的信息樞紐的功能。集團(報社)將以現有“網站+客戶端”等融媒體平臺為抓手,構建起符合“四全媒體”要求和黨媒特色的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自主可控平臺,為好內容插上翅膀,掌握輿論主導權,吸引海量用戶,讓自主平臺具備造血能力,走上一體化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主流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價值變現。 在經營管理方面發力,重構傳媒盈利模式。在現有傳播格局下,單靠廣告收入已經難以維持媒體發展。媒體必須圍繞內容主業,重新構建傳媒盈利模式,嘗試資本運作、政務服務、多種經營等多元產業發展道路。 在資本運作方面,正在通過剝離經營性資產組建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公司,發展多元文化產業以反哺新聞主業。 在政務服務方面,將充分挖掘政務新媒體,積極參與政務新媒體管理,指導相關部門明確政務新媒體的管理責任、功能定位,從政策層面讓主流媒體更多參與政務新媒體的接入與運維。 在多種經營方面,通過“媒體+”模式,積極開拓新業態,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對接縣域融媒體建設、拓展商業廣告、信息服務、活動承接等多元新興業態,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在容錯機制方面,無論是資本運作還是多種經營,媒體市場經驗、管理經驗缺乏,試水多元產業可能出現失誤。在建立制度,嚴防嚴懲腐敗的同時,建立健全容錯機制,對非主觀的投資經營失敗適當給予寬容,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形成激勵改革創新的良好環境。[作者蔡道華系福建省寧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寧德市文化傳媒集團(閩東日報社)原黨委書記、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