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寫下這篇記者手記時,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正下著大雪,但賽事組織一切正常有序,無論是運動員、裁判員還是工作人員都堅守在崗位上,保障北京冬奧會的順利進行。 2月3日抵達張家口賽區開始報道北京冬奧會,對于我來說,與很多運動員一樣,有著圓夢的感受。在有過兩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一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的采訪經歷后,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屆冬奧會之旅,這也是我時隔5年再一次現場報道綜合性冬季賽事,因而在賽區的每一天,自己都會認真投入。 還記得2月4日開幕式當天,雖然有些遺憾,無法在現場親歷這一歷史性時刻,但內心還是無比激動的。當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歌唱祖國》的音樂中出現時,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時隔5年再跑冬季賽事,冬奧會的老將其實是我報道本屆冬奧會的一大動力。10年前作為《中國體育報》專門負責雪上項目的報道記者,通過采訪我認識了徐夢桃、賈宗洋、齊廣璞、蔡雪桐、劉佳宇、唐佳琳等運動員,見證了他們從初出茅廬的新人到從容不迫的老將。他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愛,一路走來克服各種傷病和困難后,依然勇敢前行的精神,讓我感動。基于多年的采訪報道,讓我和他們成了朋友,和他們有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之約。 2月10日這一天,是本屆冬奧會采訪至今最難忘的一天。當天上午我在單板滑雪U型場地看到了因沒有完成心目中最想做的那套動作而淚灑賽場的蔡雪桐、很難過卻依然面帶微笑的劉佳宇。作為中國第一批單板滑雪U型場地運動員,四戰冬奧會的蔡雪桐和劉佳宇為推動我國單板滑雪運動作出的努力、發揮的作用,相比冬奧會比賽更有意義。 晚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賽,由徐夢桃、賈宗洋、齊廣璞3人組成的中國隊被看作是最大的奪冠熱門,然而在決賽時,賈宗洋落地出現了失誤,中國隊遺憾獲得亞軍。賽后,3位四戰冬奧會的老將抱在一起相互安慰的場景,讓我再也控制不住眼淚。為了這枚金牌,他們付出了很多,賈宗洋雙腿曾植入22枚鋼釘,徐夢桃10年做了4次手術,齊廣璞女兒快3歲了,而他和女兒在一起的時間一共只有兩個月。 當天賽后,我寫下了《空中技巧團隊同擔當共進退——四朝元老青山不改繼續飛翔》《無緣獎牌 依然精彩——單板雙姝堅守在追夢的路上》等稿件,向這幾位老朋友致敬。無論結果如何,四戰冬奧會,他們值得為自己驕傲,而和他們相識10年,共同成長,也是我作為體育記者的幸運。 因為報社工作的調整,上一次采訪報道冬季綜合運動會還是2017年的日本札幌亞冬會,而這5年,中國冰雪運動步入了飛速發展時期。以前我國在很多項目上都沒有開展,更沒有組建國家隊,國內在雪車、雪橇、鋼架雪車等項目上也沒有訓練場地,但通過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的契機,中國冰雪運動實現了在國內“全項目訓練”到北京冬奧會的“全項目參賽”的目標。 中國冰雪項目“冰強雪弱”的格局正在改變。在北京冬奧會上,中國在雪上項目的參賽席位取得歷史性突破,呈現了巨大的進步,谷愛凌、蘇翊鳴等年青一代運動員摘金奪銀,顯示了強勁的競爭力,中國冰雪運動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我很有幸能夠采訪北京冬奧會,讓我見證和記錄中國冰雪運動的重要時刻,也是我記者生涯的寶貴財富。(《中國體育報》記者 周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