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說,東北話就是“冬奧賽場上的北京話”?,F在想想,這句話將“賽場上”仨字去掉,也是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2月2日,我從哈爾濱來到北京新聞中心“新家”報到,2月3日就先去看看位于天安門廣場中心的最火打卡地——“精彩冬奧”主題花壇,游客們分散在不同區域拍照留念,而我的眼睛就是“尺”,偏偏瞄向了他們,老老少少一家七口,人人笑開花地在拍集體照,上前一問,很自豪地說他們是從“冠軍之城”七臺河來的,驕傲之情盡在東北話之中。老鄉之間還有啥講究的,采訪拍照一律配合,任務順利完成。本以為這只是偶然碰上東北人,那我就想錯了。 每天在新聞中心趕稿,與工作人員也愛聊上幾句。那日到圖書展示區看看,一位叫小海的女孩走過來介紹起圖書,她一開口我就感覺“是東北的”。她說:“沒錯,我是齊齊哈爾的,來這兒當志愿者,全家人都激動萬分!”后來,小海又把她認識的東北老鄉介紹給我,我們準備在新聞中心一起過個團團圓圓的元宵節。 還有安保人員,也有我的老鄉。新聞中心外圍只有兩個人看守,其中一個小伙子,老家是七臺河的,也被我一眼認出“是東北的”。小伙子說他本來是學會計專業的,在家鄉也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但心中一直有個“北京夢”,才放棄了本專業當保安。服務冬奧,他每天要在寒風中站立7個小時,小伙子卻說:“能在北京,能有見識,我就很開心!” 王北銘也在北京?知道這個消息后,我們小組成員2月9日早上7點趕到了他所在的酒店,因為9點鐘他就要“飛走”。今年66歲的王北銘在哈爾濱冰上運動領域可謂鼎鼎大名,從事教練30多年,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包括任子威、王洪洋、范宏文、張宏超等,還有很多很多優秀的后備人才。2月12日晚上,他到北京電視臺錄節目,很晚才回來,只瞇了一會兒。聽說我們來,拖著疲倦的身體前來迎接,他說:“我是帶著我的夢、孩子們的希望,飛向北京,飛向冬奧,去見證心血和汗水凝結的碩果?!彼f話很有詩意,因為那是他的遠方。 在北京,我還再次與哈爾濱籍的花樣滑冰世界冠軍龐清、佟健相遇,曾經只是遠遠地欣賞他們絕美的舞姿,而這次,我們近距離以東北話交流。2月11日下午,由龐清、佟健領銜主演的冰上舞劇《WE ARE ONE》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首演。表演結束后,佟健告訴我,他和龐清要用原創冰上劇目的形式為冬奧助力,通過我們中國冰雪人的努力來講好中國故事。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東北人的執著與努力,他們的氣度永遠置于大格局之中。 當然,在北京遇到的家鄉人還有很多很多,這使我聯想到“孕婦效應”,偶然因素隨著自己的關注而讓你覺得是個普遍現象。是不是我太敏感?陷入了“孕婦效應”?直到白巖松出來說話,他說,東北話就是“冬奧賽場上的北京話”。從我經歷的冬奧來看,此話可以去掉仨字,即東北話就是“冬奧的北京話”。賽場內,東北人奪金牌;賽場外,東北人也在努力為冬奧助力。讓東北話繼續飄在冬奧會上,飄在北京吧!(《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