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還提出“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此前,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工作要點》部署了8個方面29項重點任務。其中提到,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培育數字生活新應用新場景,提高智慧社區和智慧家庭建設應用水平”;促進全民終身數字學習,“搭建一批數字學習服務平臺”;加強數字社會文明建設,“提高全民網絡文明素養,強化全民數字道德倫理規范”。 我們看到,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行業層面,“數字中國建設”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建設數字中國,需要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而媒體作為基層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應該思考一下:為助力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還應怎樣“添柴”? 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 《工作要點》部署的8個方面里,其中第二個方面是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即培育數字生活新應用新場景,提高智慧社區和智慧家庭建設應用水平。 “現階段,主流媒體除了更強調數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外,在內容建設方面也承擔著重要的任務,此次《工作要點》的發布對推進主流媒體應用數字技術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有直接的推動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贠杰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政府管理的角度來看,主流媒體參與其中,可以使政府促進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與推動數字生活的內生驅動相互結合。這項工作光靠政府推動,未必直接見效,而主流媒體、商業媒體等傳媒機構作為載體參與其中,則能更充分地落實政府的政策意圖。”贠杰建議,政府在促進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方面,應注重市縣融媒體的建設,進一步發揮市縣融媒體的作用。 其實,市縣融媒體在數字生活新應用新場景上早已開始了嘗試,對智慧社區、智慧家庭的建設從建設融媒體中心開始便已經納入整體規劃之中。 浙江省安吉新聞集團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推進資源融合、做強服務平臺、推進產業協作,積極探索媒體+互聯網+智慧信息產業發展,自主研發出集新聞資訊、生活應用為一體的融媒體客戶端。其主要優勢在于立足安吉本地為主、外延人群為輔的目標人群定位,依托城市服務體系的便捷性、綜合性的需求,全方位整合了交通旅游、生活娛樂、醫療教育、政務金融、公共事業等多項核心資源,“新聞+政務+服務”的理念較為突出,集中了廣電和報紙特色,新聞資訊和服務功能強大,用戶互動性強,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疫情防控信息發布、生活用品采購、農副產品銷售方面發揮出較大作用。 浙江省德清縣新聞中心通過制定個性化模塊,幫助公共服務實現了“掌上辦”,包括德清名品、商城、美食、景點等老百姓衣食住行所需的本地生活服務,以及社會保障、城市生活、交通出行、醫療保健等十大類別的60多個服務模塊。 福建省尤溪縣融媒體中心積極探索便民服務,在智慧尤溪APP上的“尤品匯”商場板塊特設扶貧專柜,并以主播帶貨的形式,幫助建檔立卡貧困農戶銷售農特產品,同時對直播帶貨進行培訓,形成了產業的增值。 貴州清鎮市融媒體中心在2018年便通過“清鎮發布”、“微觀清鎮”、黔知道客戶端等平臺,分別開通了百姓爆料、生活繳費、同城購物等便民通道。 “《工作要點》發布后,對市縣融媒的轉型會起到直接的導向作用。”贠杰說,此次《工作要點》的發布在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方面為其進一步明確了方向,使其轉型方向會更加明確。 “參與智慧家庭、智慧社區建設,除了能夠使市縣融媒體中心發揮自身優勢傳遞更多的正能量信息外,還可以使其更加有效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通過與社區管理、社區服務、電子商務等相結合,向用戶提供一系列的綜合性服務。”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陳積銀如此表示。 推進全民終身數字學習 當然,除了要滿足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小事”需求外,媒體還應該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而努力,比如黨建學習、數字閱讀等。 七一客戶端是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打造的黨建類全媒體客戶端,除文字內容外,還有音視頻,精心打造了“黨史故事100部”“中國故事100部”“黨建小課堂”等系列黨建產品,取得很好的品牌傳播效果。同時,該客戶端還吸引到500位知名專家學者和160余位作家成為特約專家、專欄作家。 不少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過程中,還積極建設各種數字閱讀或者學習平臺,比如《半月談》雜志社創辦的半月談學習APP、線上試題庫、公務員學習平臺,以及新華網“新華云上學”、光明日報社推出的智慧光明黨建共建兩校中心等應用。 除主流媒體外,商業平臺以及自媒體等早就在數字閱讀或數字學習上涉足,比如新浪閱讀、網易公開課、十點讀書會等。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周蔚華認為,在促進全民閱讀及學習方面,新型主流媒體由于具有較強的公信力、鮮明的導向性以及持續性,應該發揮在全民數字閱讀方面的主力軍或者主導作用;商業媒體由于對市場及讀者需求的高度敏銳性以及快速反應機制,在數字閱讀方面可以發揮閱讀晴雨表的作用,及時反映社會對閱讀的需要以及出版界的新動向;自媒體具有靈活機動性和鮮明個性,在數字閱讀的某些特殊領域中,自媒體可以發揮主流媒體及商業媒體的必要補充作用。 陳積銀也認為,“主流媒體黨性意識強,具有較高的公信力,采集發布的信息準確、權威。在參與全民終身數字學習時,其提供的內容質量高,能充分體現主流價值觀。而商業平臺有較強的運營與技術優勢,自媒體則比較靈活,兩者與主流媒體互相補充,相得益彰。” “促進全民數字學習是對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政府未來工作重心轉變的一個方向。”贠杰表示,現在“放管服”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各部門正在推動普及網上審批、不見面審批等新形式,這需要民眾有一定的數字應用與學習的能力。通過全民終身數字學習,將會進一步促進數字政府建設。 主流媒體在領悟和掌握國家戰略與政府政策方面有自身優勢,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有扎實雄厚的數字技術手段和內容優勢,在推進全民終身數字學習中可以發揮重要的宣傳引領作用。 贠杰建議,主流媒體、商業平臺和自媒體在全民終身數字學習方面,如能形成聯合發揮作用的融合性的平臺,將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與數字社會文明建設 從今年1月底開始,廣東省高州市23個鎮開始了一場創建廣東省衛生鎮的大行動。高州市融媒體中心協同該市2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488個村級站,開展了一場“創衛為民、創衛惠民”的大聯動活動。 據廣東省高州市融媒體中心主任、總編輯譚慶茂介紹,這次大聯動活動,融媒體中心利用媒體資源、村村通、流動宣傳車、短視頻、宣傳冊等渠道,舉辦主題晚會、知識競賽等活動,全方位滲透式宣傳。推出“聚焦人居環境整治”,暗訪各鎮街整治情況,不定期曝光一批衛生黑點,讓“全民參與人人動手,共建健康美好家園”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社會30多個自愿團體,聯合鎮所村站開展居民“門前三包”承諾,開展“衛生先進單位、衛生先進戶”評比,常態化開展“每周清潔1小時”活動,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著力解決好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衛生和公共衛生問題。 像高州市“兩中心”融合的案例,在全國大部分市縣里都在積極推進。這也是媒體參與數字社會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基層治理實踐。 在陳積銀看來,區縣級融媒體中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不少方面的工作有所重合。兩個中心都有解讀文明社會、文明建設政策精神,引導社會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的功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從不斷變化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整合資源,開展經常性、面對面、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促進社會文明向前發展。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則更多承擔了宣傳者的角色,通過有效傳播促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任務更加有效地落地,確保在實施的過程中得到更多公眾的支持。 周蔚華認為,媒體參與社會文明建設有很多優勢:一是議程設置優勢,媒體可以主動設定有利于促進社會文明的議題,讓更多的人參與;二是引導優勢,媒體對于有利于社會文明的給予贊揚,為社會提供樣板和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言論和行為,對于社會文明風尚起到導向性作用;三是瞭望哨作用,對于違背社會文明的言行予以監督批評,對于不文明的言行能夠起到及時報警,發揮輿論監督功能。 “‘兩中心’融合是一種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黨和政府倡導與基層群眾的社會行為規范有機統一的有益探索,發揮了基層媒體在社會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提倡并加以推廣。”周蔚華說。 贠杰認為,在加強數字社會文明建設方面,媒體是社會參與的重要主體,其在內容制作傳播以及社會導向引領方面具有其他主體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功能。媒體應進一步擴展自己的視野,把政府、社會、公眾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更好地結合起來,發揮其獨有的功能優勢。(記者 杜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