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相比新聞類內容,服務類內容關系到大多數人最實際的生活需要和生活方式,涉及衣食住行、衛生保健、求學就業、消費購物、吃喝玩樂、投資理財等方方面面,是滿足受眾切身需求的實用型產品,是區域媒體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媒體的“煙火味”,是媒體“凡人心”的體現。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在“網絡數字化”新浪潮中較早觸網,“報、網、端、微”融合發展,在實踐與探索中堅持立足本地、深耕服務類內容,把“煙火味”做足做濃。 做好服務類內容有利于提高媒體影響力和公信力 媒體是黨的喉舌,承擔著社會責任和使命。十九大報告提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煙臺日報傳媒集團融媒體實踐證明,做好區域服務類內容可有效提升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煙火味”有助于提升媒體公信力,促進媒體發展。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打造的服務類欄目《律師來啦》,通過線上線下系列互動活動,為民直言,敢作敢為。用人單位不簽合同拖欠工資怎么辦?上班途中出車禍該得到什么賠償?房產交易中逾期交房怎樣維權?……記者線下調查采訪,線上直播主持,許多網友在抖音上刷到直播后,直接打通熱線,和記者進行“面對面”交流。欄目從2021年3月開辦至今,為市民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困難,還挖掘出許多肯為民發聲的公益律師,成為深受市民信任的欄目,擔負起了媒體的社會責任,提升了公信力,許多受眾轉變為了“鐵桿粉絲”。 “煙火味”是區域媒體“法寶”,有利于提高影響力。膠東地方文化厚重、獨特、豐富,其生態、民俗、傳統、習慣有著濃濃的“煙火味”。煙臺日報傳媒集團抖音號“煙臺觀察”,自2020年10月25日開播以來,陸續推出“長島:中國唯一的海島國家地質公園”“張裕釀酒公司:中國首家葡萄酒公司”“招遠:中國的粉絲之都”等“煙臺的中國之最系列短視頻”,持續受到關注和好評。大小新聞客戶端《逛市場》欄目,獨具地域特色、內容新鮮活潑,“開春第一鮮開冰梭上市!老煙臺就好這一口”“春天的海帶是個寶,兩元一條物美價廉”“開海第一天!小黃花、小刀魚、小鲅魚18元一斤”……點擊量分別為246472、537132、30244次,遠遠高于同期其他內容。 2021年11月3日,煙臺這個名聲在外的“雪窩”迎來入冬后的第一場雪。“煙臺觀察”抖音號一條“最強鏟雪車”的視頻內容火了:“行走在雪窩的路上,你感受不到任何絲滑!”一條不起眼的服務類內容收獲52.2萬次點贊、2.1萬條評論,受眾來自全國各地,成了爆款,創“煙臺觀察”點擊量歷史最高。 新媒體跨時空、可檢索、超文本和交互強的特點,賦予這些服務類內容新的呈現形式和傳播方式,放大了媒體影響力。這些“煙火味”十足的“地域故事”,很容易成為“爆款”,是區域媒體發展的“法寶”。 利用區域媒體優勢做好服務類內容 區域媒體做本地內容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強化以本地受眾為中心的內容生產模式,做好關系到大眾生活“雞毛蒜皮”的服務類內容,更有助于區域媒體立足、立本、立身。區域媒體的特殊地位使其具有做好服務類內容的極大優勢。 發揮好區域媒體先天優勢。煙臺日報傳媒集團一直重視并深耕本地服務類內容,地理位置、文化認同以及心理上的接近性是其服務本地讀者的優勢。1992年創刊的煙臺晚報,更是把服務類內容做到讀者的心坎里,成為煙臺這座城市最有溫度的都市報。 《天氣預報》欄目是煙臺日報傳媒集團旗下各媒體重要的服務類內容,編輯們不滿足于干巴巴的數據和照本宣科式的傳播,創新播報方式,每天通過客戶端、公眾號、視頻號等媒體平臺發布圖文并茂的內容,收獲了大量粉絲;《醫保咨詢臺》欄目提供平臺,聯系專業人士解答市民關心的各種問題,受到市民持續關注,2020年至今,僅APP端日均瀏覽量近萬人次;煙臺是教育強市,名師名校長輩出,《名師講中考》欄目通過“周末空中課堂”,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學子;《律師來啦》是融媒體推出的問法欄目,讓煙臺市民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實實在在的法律服務……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堅持全面、詳盡、及時地為煙臺市民提供充足的服務類內容,很好地發揮出了地方媒體做本地內容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發揮好媒體融合的優勢。媒體融合是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根本性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自2008年開始,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啟動了“全媒體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逐漸完成紙媒轉型與全媒體流程再造。2020年1月7日,完成全媒體“中央廚房”建設,搭建起“超融合全媒體平臺”,完成了從全媒體到融媒體的轉換,為做出更多優質服務類內容提供新的技術平臺與業務流程優勢,將視角覆蓋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多欄目、多形式、多角度地將服務類內容做精做深做廣。 一直堅持解決百姓難點、熱點問題的《煙臺民意通》,是煙臺家喻戶曉的服務類內容品牌欄目,依托集團旗下新媒體矩陣實現內容融合。市民如果有煩心事可撥打“民意通”熱線電話進行爆料,大小新聞客戶端“民意通”后臺會生成相關線索,記者根據新聞線索可及時聯系到爆料人,在完成采訪后將稿件上傳到集團的“全媒體采編系統”,集團旗下的煙臺日報、煙臺晚報、水母網、新聞客戶端、公眾號、抖音號、視頻號等不同平臺的編輯們可根據各自方式來創作編發,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來完成內容的傳遞、流通和實時共享,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新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內容深度融合。服務類內容的深度融合,讓更多用戶方便看、喜歡讀,方便用、喜歡用,實現媒體全方位、全天候的傳播,擴大受眾范圍。 做好服務類內容需突破傳統采編業務模式 在融媒體的生態下做好服務類內容,要創新發展互動式、體驗式等各種新穎的采編模式,緊追熱點,突出時效,才能最大限度實現信息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讓受眾感受到更多“煙火味”。 以交互式報道、體驗式報道吸引公眾參與交流、互動。交互式報道利于熱點形成,而體驗式報道具有較強現場感和可視性,可以有效吸引受眾。《天氣預報》在媒體服務類內容中關注度較高,和受眾的交互程度較高。對抖音號“煙臺觀察”的《天氣預報》評論數量進行統計顯示,2021年10月18日《原來2021年沒有秋天》有705條評論、2021年10月24日《今冬偏冷概率較大》有1097條評論,2021年11月4日《你期待的初雪就要來了》有3369條評論,而2021年10月26日的社會新聞《女子手臂被烘干機吞下》只有2條評論,差距如此懸殊的原因是,《天氣預報》的欄目編輯會進行后臺互動,讓受眾獲得參與感。 前不久,某人氣茶飲初入港城煙臺,煙臺日報全媒體中心的幾個年輕記者對這則服務類內容進行了體驗式報道,輕松活潑的“沉浸式”體驗內容在平媒、視頻號及新聞客戶端上傳之后,獲得一眾年輕人關注。 利用好新媒體多樣化編輯方式,緊追時事、社會新聞熱點,做到服務性內容的有效轉化。使用圖文、視頻、圖解合體,短視頻、專題、界(頁)面設計、H5、動漫、長圖等,已經成為編輯的常態化工作方式,新穎的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為做好服務類內容提供了更多選擇。充分利用好圖文、音視頻等新媒體報道方式,可以把服務類內容做得更生動活潑,貼近大眾感受。 《煙臺優品》是一檔于2021年11月推出的以“展示煙臺本土品牌農產品、組織相關體驗活動、打造農產品展示共享”為宗旨的新欄目,其本地服務性內容受到廣泛喜愛,點擊量、互動量一直穩步上升。恰逢煙臺姑娘王亞平被確定執行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成為中國空間站首位女航天員,煙臺日報傳媒集團精心策劃的《王亞平寄語家鄉煙臺,最想念福山大櫻桃》《王亞平空間站吃煙臺蘋果》等系列報道成為新媒體關注熱點,《煙臺優品》專欄立刻從起源、品種、自然條件、品牌價值等方面對煙臺蘋果進行了圖文視頻多形式解讀,在將全國新聞本地化的同時,又對煙臺特產進行了一波深入挖掘,也為未來《煙臺優品》電商化打下基礎。 調整考核“指揮棒”,為做好服務類內容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媒體融合的根本在于人的融合,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在人員培訓、崗位設置、評價體系、薪酬待遇、部門協作等方面也隨著業務流程再造進行了重塑,對采編人員的業務、技能進行提升。以本地服務類內容為生產核心的欄目、版面、頻道等的業務考核“以量與質的考核為基礎、按照剛性考核與彈性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并行的原則,進行評定,實施動態調整”,有效“指揮”采編人員以“流量和用戶”為生產導向,為產出優質的區域服務類內容提供了制度和人才的保障。 結 語 服務類內容是媒體內容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融媒體時代,區域媒體做好這部分內容尤為重要和必要。始終把引導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看作是自己的立足之本,堅持把內容做出“煙火味”,區域媒體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作者馬躍 單位: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 原標題:區域媒體要做出 “煙火味”——煙臺日報傳媒集團深耕本地服務類內容的實踐與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