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規劃》部署了廣東省版權領域的重點工作,提出推動作品創作和高質量供給的目標。 《規劃》堅持黨的領導、市場導向、嚴格保護、知產融合(即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開放合作五大基本原則,綜合研判未來5年發展趨勢、發展條件和知識產權制度變革使命任務,提出到2025年實現的主要目標。 《規劃》提出,未來5年,廣東省版權領域的重點工作包括:研究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5G產業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研究加強數據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研究制定軟件開源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合規指引;制定電商平臺、網絡直播、短視頻等知識產權保護指引;研究制定嶺南傳統文化、傳統知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文物創意產品等領域保護措施;研究制定激勵版權作品創作創新的政策措施,完善著作權登記機制,加強社會宣傳教育;實施版權創新發展工程,加快培育文化創意、時尚、軟件、影視等領域的版權精品;突出作品質量導向,強化以項目帶動生產,以項目促進繁榮的精品創作生產新模式,推動作品創作創造高質量發展。其中,版權創新發展工程主要搭建版權交易平臺,構建廣東省版權貿易聯合市場,推進版權交易中心建設;深化版權示范創建工作,培育建設全國版權示范城市、單位、園區(基地)及廣東省版權示范單位、園區(基地),加強對存量示范的管理。 “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助推產業價值鏈攀升。”廣東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麥教猛表示,積極培育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健全專利、版權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核算與發布機制,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強化版權技術支撐,推進版權交易、保護、服務一體化發展,打造優質版權產業集群。深入推進商標品牌建設,發揮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制度作用,打造市場信譽好的產業集群品牌和區域品牌。強化地理標志知識產權的培育與運用,著力打造地理標志優勢地區和特色地理標志產品,發展地理標志優勢特色產業。切實讓知識產權澆灌“創新之花”,讓“創新之花”結滿“產業之果”。 記者獲悉,《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已于3月29日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并將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為實現廣東省“大保護、同保護、快保護、嚴保護”的知識產權綜合保護格局提供了系統完備的法規制度保障。(記者徐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