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會同北京市委宣傳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2021年版)》(以下簡稱《北京標準》)。《北京標準》首次明確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范圍,為新時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進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促進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 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標準》全面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要求,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保障,明確政府兜底保障范圍、服務標準,確保人群全覆蓋、標準不攀高、財力有保障、服務可持續。 記者梳理《北京標準》發現,其中89項服務中,涵蓋了廣大人民群眾普遍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以此來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等方面權益,且通過完善公共文化、公共體育服務,提升北京市民精神生活質量。 其中第75條涉及殘疾人文化體育服務方面,規定在電視臺提供有字幕或手語的節目,在公共圖書館提供盲文和有聲讀物等閱讀服務。 第81條涉及城鄉居民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方面,要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健全,且公共文化設施應按規定組織開展公共文化活動。 第83條涉及城鄉居民收聽廣播方面,規定提供廣播節目和突發事件應急廣播服務。其中,通過地面無線方式提供不少于15套廣播節目;在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覆蓋地區,通過直播衛星提供不少于17套廣播節目。 第84條涉及城鄉居民觀看電視方面,規定通過地面無線方式提供不少于15套電視節目;在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覆蓋地區,通過直播衛星提供不少于25套電視節目。 第85條涉及中小學生、農村居民觀賞電影方面,規定為中小學生觀看優秀影片提供保障服務,為農村群眾提供數字電影放映服務。其中保障每名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2次優秀影片,將中小學生觀影納入北京電影公益放映體系。每年放映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2年)比例不少于1/3。 第86條涉及城鄉居民讀書看報方面,規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配備圖書、報刊和電子書刊,并免費提供借閱服務。在城鎮主要街道、公共場所、居民小區等人流密集地點設置公共閱報欄(屏),提供時政、“三農”、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第87條涉及本市少數民族居民的少數民族文化服務方面,規定通過有線、無線、衛星等方式提供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提供民族語言文字出版的、價格適宜的常用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和數字出版產品;提供少數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開展少數民族文化活動。(記者李婧璇) 原標題:《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2021年版)》發布 在城鎮主要街道設置公共閱報欄(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