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陣容’是標配,‘融媒體打法’是常態。”位于甘肅省中南部的漳縣在深入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堅持融中求變,變中求進,從最初的轉觀念、建平臺,到由表及里、由點到面逐步鋪開,真正從“相加”走向“相融”,在點滴記錄社會變遷中奉獻了一大批接地氣、冒熱氣的精品力作,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和強大精神動力。 書寫縣級融媒新時代答卷 其實漳縣較甘肅其他縣而言,其經濟總量、發展水平、基礎條件都比較薄弱。加之,漳縣融媒體中心建設階段,正值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花錢用錢的地方很多。但為了書寫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時代答卷,2019年漳縣在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下,投入資金290余萬元用于融媒體中心建設,建成了集“策、采、編、發、評”為一體的新聞生產評價機制,從場地建設到設備更新,均實現了質的變化與提升,縣級媒體融合發展在漳縣大地由此破題開局。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實干者。漳縣融媒體中心主任杜國亮介紹,他們在建設當中通過堅持“新聞+政務+服務”理念,依托“新甘肅云”省級移動新媒體技術平臺,按照“媒體+”的總體架構思路,建成并上線了“康養漳縣”客戶端,實現了與“新甘肅云”平臺在用戶、技術、數據、傳播平臺方面的成功對接。同時,在“康養漳縣”客戶端開設了新聞、便民服務等功能,群眾通過這些功能界面可以進入到相關服務平臺,有力提升了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針對性。目前,已形成電視、“康養漳縣”客戶端和“絢麗漳縣”微信公眾號及視頻號等10余個發布平臺的全媒體宣傳矩陣,構建了多個以第三方平臺為補充的傳播新格局。 “融得好不好,最終要看傳播得好不好,傳播得好不好,要看全媒體記者的素質能力提升。”杜國亮說,漳縣融媒體中心守正創新、順勢而為,以新應新、以變應變,努力造就了一支“扛機能拍、提筆能寫、開口能講、問策能對、遇事能辦”的專業全媒體隊伍,真正實現了從傳統媒體記者到全媒體記者的自我革命。近年來,他們通過分組、分鄉鎮、分行業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農家院落,用全媒體視角生動展示了漳河大地的生動故事。 原創精品是“王牌” 堅持內容為王、打造原創精品,不僅是有效增加縣級融媒體中心用戶黏性的有益舉措,也是拓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外延、提升內涵的必然途徑。據介紹,漳縣融媒體中心基于這樣的認識,通過特色原創融媒體產品,有效擴大了漳縣“朋友圈”。如今年年初,在“迎奧運系列冰雪活動”主題宣傳中,他們推出了30多期形式各異的系列宣傳報道,其中的《三岔鎮一戶農家,實現家有一墩》系列跟蹤報道播發之后,全網累計點擊、點贊超過100萬人次。 此外,在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生態旅游與疫情防控宣傳報道中,漳縣融媒體中心先后推出了系列融媒體產品《你笑起來真好看》《你好,明天》《土味主播說》共計40多期,不僅吸睛,也發揮了“龍頭”和“壓陣”作用。在此基礎上,還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分類型、分層次向當地群眾深入解讀黨和國家政策,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杜國亮表示,這得益于漳縣融媒體中心長期把核心力量放到采編一線,把最重要的展示位留給原創內容,引導全媒體記者用腳力踏出實踐足跡、用眼力發現動人故事、用腦力聚合奮斗力量、用筆力寫出錦繡文章的不斷付出。 為了讓融合報道出彩出色,漳縣融媒體中心圍繞重點,打造更加符合移動互聯網傳播規律的精品,突出智媒特色和主流年輕態表達,在臺、端、網、屏形成豐富、精彩、高效的全媒傳播。“我們利用長視頻、短視頻、音頻、海報、H5等傳播方式,推出的《尋找最美鄉村》《跟著鏡頭游漳縣》等一大批高互動且富有地方特點的原創融媒體產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杜國亮說,這種通過鏡頭的寫實記錄,找出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最佳契合點,進一步宣傳展示了漳縣兒女生活的濃濃人情味和煙火氣。(田野) 原標題:甘肅省漳縣融媒體中心堅持“全媒體陣容”是標配,“融媒體打法”是常態——在相融中錘煉全媒體采編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