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這些新興技術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隨之帶來的是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我國網絡意識形態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是當今意識形態工作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認識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新變化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格局深度調整,人們的認知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相應變化。網絡空間是社會空間的延伸,現實情況的改變,帶來網絡空間的變化,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流意識形態整合難度。同時,新媒體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信息生產模式,改變了信息生產主體,大眾逐漸成為新的信息生產源。各種類型的信息呈現出極速增長、裂變式傳播的態勢。提升黨和政府新聞報道的公信力、說服力、解釋力任重道遠。當前,廣大網民借助網絡新聞、視頻、論壇、直播等傳播載體表達情感、分享觀點,但是,網絡作品的質量良莠不齊,這也對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一定的沖擊。 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帶來意識形態領域的新變化。當前,以衛星互聯網、云計算、5G、大數據、IPv6、人工智能、區塊鏈、算法推薦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蓬勃發展,知識付費、加密社區、網絡直播、問答社區等新應用新業態層見疊出。一方面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幾何倍數的增長,但同時也給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提出了新挑戰。其一,超級病毒木馬的制成。如果人工智能技術被運用于網絡攻擊活動,那么,超級病毒木馬的出現就成為必須,它會更改磁盤引導區、損壞風險數據庫、破壞風險數據形成通道。其二,算法黑箱問題的出現。受制于網絡程序設計者和系統運行實際控制者的主觀偏好,網民的觀點和言論有可能遭到篡改,很可能以偏離網民本意的形式呈現出來。其三,虛假輿情數據的制成。一旦語音合成技術被用于偽造圖片、文本、語音、視頻等,那么,從網絡空間中采集到的輿情數據的可信度將大打折扣,最終可能導致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控對策的失靈甚至失敗。 近些年,在黨的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網絡生態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正面宣傳有條不紊,輿論引導迅捷有力,意識形態斗爭堅決果斷,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等。但是,網絡詐騙、濫用數據、網絡信息泄露、網絡謠言等亂象仍然存在,干擾正常社會秩序、沖擊主流價值觀。因此,網絡生態治理還在路上。 依托運用新技術提高治網能力 網絡空間有別于傳統的物理空間,是一個技術與社會交互融合的新場域,因此,進行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險治理離不開各種技術手段的介入。 一是引入數據采集技術,提升風險數據采集效率。通過數據采集、大數據算法技術等可以做到對各種類型的風險數據進行深入挖掘。但由于網絡空間中的數據量業已呈現出了指數級增長態勢,傳統的數據采集技術難以應對、疲于應付。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優化和升級。如現在運用的哈希技術就是一種快速數據檢索技術,它可以有效地解決數據檢索速度慢這一問題,并將高維的數據轉化為二進制編碼,同時對數據進行表征,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險評估與防控中前期數據采集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二是引入數據預處理技術,確保風險數據準確可靠。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剔除或有效切割大量冗余數據,進而確保意識形態風險數據的準確可靠。值得注意的是,意識形態風險數據同時還存在遭竊取、受攻擊、被編輯以及惡意重組等一系列問題。在此情況下,可以考慮通過發揮區塊鏈技術中的時間戳、哈希函數以及智能合約機制功能來提升意識形態風險數據的安全度和可靠性。 三是引入數據分析技術,提高風險數據分析質量。通過云計算構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險數據分析軟件平臺,將計算服務與軟件服務進行有機鏈接,在高效處理有關數據資源的基點上,為需求方供給多樣化的產品和全天候的計算機服務。這將有利于提升意識形態工作部門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水準,為發展新的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險評估方法提供機遇、創造條件。 加強各方協作綜合治理 加強黨政機關內部聯動。建立意識形態領域專業人才隊伍,組成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險防控領導小組。確保在重大事件以及重要歷史節點上,各部門能夠做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協調一致、統一行動。 內外主體協同推進。一方面,加強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通過對互聯網企業儲存的數據信息進行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達成對意識形態工作對象的全面認知和深度了解。通過網絡論壇、部企聯合會等方式,了解和把握最新輿論走勢。另一方面,加強同廣大網民的合作。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0%。采取各種有力舉措構建立場堅定、思維活躍、視野寬廣、導向正確的“網絡評論員”隊伍,真正讓廣大網民成為正確輿論導向的助推器。最后,加強同高校、智庫和技術社群等社團的合作。大力支持、積極引導高校、智庫等“智慧機構”研究開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險監控和預警技術。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獲取網絡輿情最新動態,為科學制定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險評估與防控方案做好鋪墊。(曾賢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