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網絡熱門食品”系列視頻一經發出,在多個新媒體平臺取得較好互動和反饋。資料圖片 在抖音、快手和B站平臺,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賬號發布的“鑒定網絡熱門食品相關知識”和“鑒定網絡熱門食品安全謠言”系列視頻評論區,往往能看到網友們走心的評論,這其中既有自己對于食品知識的了解,也有自己的親身經歷,還有數不清的網絡熱梗。這種并非水軍、都是真人評論的狀況,讓“鑒定網絡熱門食品”系列視頻在新媒體平臺頗受歡迎。 “鑒定網絡熱門食品”系列視頻,也是《中國食品報》在媒體融合轉型方面取得的一大亮眼成績。對于這樣的好成績,中國食品報社總編輯劉彤十分欣慰,“對于新媒體的不斷探索,我們也在不斷嘗試。” “科普辟謠,我們是認真的” 《中國食品報》作為食品行業的權威報紙,不僅是我國有關食品行業方針政策的權威發布和解讀平臺,更是食品行業思想表達的陣地。近年來,中國食品報社在加大以報為基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同時,積極建設符合自身實際的細分行業“小廚房”,推動從報網互動走到互融,特別是“食品知識”和“食品安全”方面,不斷探索新形式的表達。 近年,隨著食品行業“三品(品牌、品種、品質)戰略”的推進,熱門食品層出不窮,消費者眼花繚亂,如何更好地引導消費,是食品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食品安全是所有人都十分關心的話題,有關食品的謠言一直在周期性地傳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和朋友圈中擴散。為此,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發揮自身優勢,集合食品專業團隊,食“謠”止“謠”,用科學性相關知識進行科普、辟謠,凈化網絡食品謠言傳播,共建食品安全新篇章。這就是策劃“鑒定網絡熱門食品相關知識”和“鑒定網絡熱門食品安全謠言”這兩個系列視頻的初衷。 在“鑒定網絡熱門食品”系列視頻中,時長短、網感足等特點讓人印象深刻。劉彤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鑒定網絡熱門食品安全謠言”系列視頻根據平臺規則及用戶做了大量的分析,為了保持用戶黏性及喜好,每期視頻在篇幅長短、連貫性上下了功夫。 “用戶提問題、我們做解答是我們與用戶保持互動性的橋梁。”劉彤表示,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特點,系列視頻抓住食品安全的熱點問題,如有害物質殘留問題、濫用添加劑問題、非食用物質違法添加問題以及食品衛生、食物中毒問題等進行科普宣傳;對近來與食品相關的謠言作出解釋、澄清;某類人群應該吃什么、怎么吃才安全健康作出指導。 如此一來,原本單調的新聞內容變得豐富多彩,給受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促進媒體之間相互融合的速度。分享相關話題,引起用戶共鳴,引發用戶積極分享、討論,更深層次地滿足用戶需求,把用戶訴求結合到新聞策劃內容當中,形成有利循環,大幅提升用戶黏性。 “視頻產出,我們是嚴謹的” 海量的熱門食品,如何選出大眾關心的選題?視頻又如何進行產出?這些都離不開團隊和網友們的密切聯系,以及全面嚴格的視頻制作和審核流程。 劉彤告訴記者,目前,系列視頻的運營團隊有12人,70%以上為食品專業人員,平均學歷大學本科以上,“90后”居多,主要分工為:文、拍、剪、音、營、閱、審。 “經過前期系列視頻的鋪墊,會有很多網友通過私信、郵件等方式提供素材,團隊綜合整理后會選取一些說辭偏差較大、有誤導性的食品謠言相關素材進行制作。”劉彤說,視頻制作需要團隊查閱大量的行業標準、論文及相關食品知識,文案方面則會偏向趣味性,配音會通過前期調研,使用識別度較好的音質作為視頻解讀,標題也會偏向趣味化。 記者也看到,《瓶裝水就是礦泉水,誰同意誰反對?》《火鍋丸子咋就不能吃了?》《零食居然暗藏巨大危險,嚇得我手里的薯片都掉地上了!》等視頻標題,十分貼合當下網絡環境下年輕人的表達方式,很是吸睛。 在視頻的產出過程中,權威內容的嚴格把關和傳播形式的大膽創新,共同構成了系列視頻的高質量和高傳播。 在內容權威性上,團隊利用自身知識為起點,對內容創建框架整理后會進行三審三校制度,對知識盲區及相關薄弱環節會向專業權威人士求證,如食品方面的大學教授、行業專家等。做到鑒定視頻無誤區、無爭議兩無原則,同時也會將部分產品向第三方機構送檢,確保內容的嚴謹性、權威性。為了保證專業性和權威性,中國食品報社的《中食智庫》專家團隊提供專業指導,使系列視頻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 而在傳播形式和表達方面,中國食品報社給予年輕人最大的發揮空間,力圖讓內容變得更具吸引力和創新性。“從報社的角度來講,我們對產品的內容必須有著專業研判,基于報社年輕人比較多的現狀,我們也充分尊重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大家有什么建議和想法都會盡量多地提出來。他們看到了目前什么樣的方式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根據自身的經驗,探索出了一個比較好的表達方式。”劉彤說。 “粉絲互動,我們是走心的” 近年來,中國食品報社媒體矩陣融合多種媒介形態與多種功能,綜合運用文字、聲音、影像、照片、圖表等展現新聞事實,將最新新聞事件、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第一時間傳遞,用戶可以實時評論,將新聞報道一鍵分享朋友圈、B站、抖音等新媒體上,這種做法既擴大了傳播的覆蓋面,又增強傳播的沖擊力。憑借多平臺、即時性、個性化等優勢獲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傳播影響力明顯提升。 在“鑒定網絡熱門食品”系列視頻的評論和彈幕中,網友評論互動的積極性十分高,有人尋求合作,有人表達自己對視頻的感受,有人喜歡寫詼諧的段子,呈現出“活粉多”的特點。 劉彤向記者透露,根據目前平臺生態來看,系列視頻發布后流量巨大,網友互動活躍度強。 “鑒定系列出了之后,我也會把這些視頻發給我爸媽看,我覺得鑒定系列的視頻意義非凡。” “希望UP主能再辟謠一些《相親相愛一家人》里根深蒂固的謠言。” “我親眼看著從2萬多粉到84萬多粉用了不到一個月,多少有點嚇人。” …… “首先團隊是十分欣慰的,同時也會增加內容創新的一些壓力。接下來我們與網友的互動性會繼續加強,與網友統一戰線才能更多的傳播凈化食品謠言。”劉彤說,通過系列視頻的推出,報社發現對于食品以及食品安全這類話題粉絲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作為權威的行業媒體,報社不僅要繼續提高視頻的制作水平,推出更多受歡迎的作品,還要組織好粉絲團,建立起粉絲團、媒體和食品生產廠家相互溝通的橋梁,促進良性互動。未來也可以探索更多與食品企業、專業人士和熱心粉絲等群體的深度合作。 在劉彤看來,對于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而言,其影響力的提升,往往會受到關注數量、播放數量以及互動數量的影響,而這些數據的提升,主要取決于視頻內容的質量,只有高質量的視頻內容,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提升受眾對賬號的關注程度,增強賬號的影響力。(見習記者 齊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