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媒體深度融合,報業集團普遍介入視頻類節目制作,演播廳不再是廣電機構獨享的名詞。報業集團的演播廳建設從應用場景、功能實現上與傳統演播廳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很大的區別。自2020年年初開始,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建設多場景、多功能的融合性演播廳,通過邊使用邊完善,目前已經磨合得較為成熟。 這一多功能演播廳的最大亮點在于融合,從技術層面上看,它有報業新媒體和傳統廣電功能的融合;在功能實現層面上來說,有拍攝場地與指揮中心、舞臺的融合。 浙報集團的該演播廳由多功能舞臺改建而成,層高約4.7米,室內面積約800平方米,為了實現一廳多能,圍繞中心區域,分別設置有主體背景大屏、錄音間、設備(機房)間、封閉式透明訪談間、透明導控間、綠幕區,其中一面墻設置有可開合的三塊機械豎屏。 在功能場景上,浙報集團天目演播廳兼具融媒體指揮中心和演播廳的功能,為了最大限度發揮演播廳效能,演播廳還兼具會場和演出功能;在影音制作功能上,具備了發布廳、封閉訪談、開放式訪談、新聞主播臺、新聞站播區、綠箱攝制區、錄音間功能。 目前在國內還沒有發現類似同時具備如此多功能的綜合性演播廳,設計方案無從借鑒,作為長期為廣電系統設計建設演播廳的承制商也是第一次承接這樣的項目。 融合的另一面是沖突:不同功能疊加引起的沖突。廣電技術標準和新媒體應用需求的沖突,在演播廳設計和建設中都充分展現出來。 首先是網絡問題。面對中央大屏,通過中心區域的座位調整,可以實現融媒體指揮中心和演播廳的功能切換,但是要實現融媒云中心軟件系統的展示、指揮平臺調度和演播廳的切換并沒有想象中簡單,顯著的沖突體現在大屏幕的網絡上。目前廣電單位用于視頻制作背景墻的大屏幕從安全性考慮一般都不直接連接互聯網,背景素材通過前期制作完成。而作為融媒體指揮演示的功能需求,必須連接互聯網,因此,必須通過雙路屏顯并加強防火墻安全性來解決。 其次是燈光問題。按照融合型多功能演播廳的設計思路,目標是實現“移步換景”,在有限的空間,通過機位角度的變化能夠呈現不同的背景效果。作為擁有多家子報、多個媒體平臺的報業集團,“看上去有自己的演播室”這一功能十分必要。因此,必須預先設計機位,根據機位安置燈光,而同時當場景切換到演出功能時,獨立的燈光區塊又必須切換為統一的大場景。燈光的調整便捷性和自動復位功能是建設前必須謀劃的。 再次是音效問題。融合型多功能演播廳在技術上最大的沖突是聲音。傳統的廣電演播廳只用來錄制節目,因此只需要考慮收音效果,而且為了確保音效,減少雜音,話筒收音的范圍設定得很小。即便在錄制過程中需要外放音效,一般也只需要小功率音響外放聲音。而作為融媒體中心或者演出、會議、發布廳,需要實現一定的舞臺效果,從技術角度上來說,這兩種需求是完全沖突的。 浙報集團演播廳改造了音效系統,以節目錄制的音效為演播廳基本功能,通過增加低音炮等外置音箱設備來解決聲音外放問題,當然最佳方案是在建設之初就考慮到這種沖突,預先準備兩套音箱系統,根據需要進行切換。 最后,在演播廳的設備配置上,既要現代又要務實。報業集團的拍攝和技術人員有限,因此“機器換人”是最經濟的選擇,目前市場上自動控制攝像機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浙報集團演播廳目前的配置是現場自動化多機位攝像機、程序控制自動搖臂,能抓取各角度畫面,一個人就可以操控多個機位。正常情況下,一名操作員、一名導播再加一個流動機位就能實現全場多角度同步直播。當然,設備不是越先進越好,比如在4K設備的選取上,考慮到新媒體視頻產品大量在移動端展示,只需要選取部分設備達到4K高清即可。 (作者史詩系浙江法制報社副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