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錢江晚報》為青少年打造的周末閱讀版《成長讀本》出滿100期,全網總閱讀量超500萬。發揮新聞優勢為學生講解時事熱點,《成長讀本》搭建起一座青少年和家長進行親子閱讀的“知識富礦”和“采礦平臺”,在學生群體中起到了成風化人效果。 “《成長讀本》是紙媒年輕化的探索。媒體融合不能局限于新媒體平臺的拓展,也要運用互聯網思維與用戶鏈接,促進傳統媒體升級換代、自我提升?!薄跺X江晚報》副總編輯溫浩杰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說。 借事說理,新聞語言青少年化 2020年4月,《錢江晚報》以全媒體教育中心為核心,打造并推出了《成長讀本》。讀本每周六出街,用7—8個版的體量,對教育領域進行報道內容和形式的重組與創新。 全媒體教育中心主任蘭楊萍介紹,在《成長讀本》正式立項前,主創團隊曾進行了細致的社會調研。結果發現,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的學生普遍存在課外內容閱讀量不足、時事信息知曉率低、親子溝通隔閡明顯等問題。同時,還有教材知識點與時事信息交集少、教育內容拓展度較局限等現象。 “學生獲取信息途徑多,但面對繁雜的內容缺乏選擇性,也缺少分辨好壞的能力。家長和學校同樣也需要優質的內容來提升孩子們閱讀理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碧m楊萍說,發揮報社深耕教育領域數十載的優勢,搭建一座青少年和家長進行親子閱讀的“知識富礦”和“采礦平臺”,是媒體價值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由此,《成長讀本》正式被納入《錢江晚報》轉型升級的重點實踐。作為一份專門為中小學生定制的家庭新聞讀本,主創團隊從選題、文本、版式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將時事新聞、學科教材、校園人物和教學進度等內容融合,設置了《時事開講》《科學匯》《思政課》《成長心理室》等欄目。 “我們將新聞語言青少年化,以大主題小切口,用豐富的材料,深入淺出借事說理?!碧m楊萍說。 彎腰、下蹲,平等對話 “尊重生命,這是同學們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的第一件事?!薄笆刈o,這是同學們需要深刻認識的第二個詞?!?月2日,《成長讀本》的《時事開講》欄目中,記者郭聞以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的“3·21”東航MU5735航空飛行器事故為背景,寫下文章《清明 傷逝》,引導鼓勵學生對生命和人生進行思考和理解。 《時事開講》是讀本的封面版欄目,用“新聞背景+解讀”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時事熱點。 “第一個讀者是我讀四年級的兒子,我會把稿子講給他聽,孩子聽懂了才交給編輯部?!惫劯嬖V記者,給孩子們寫新聞,稿件的選題、角度、構架、表述都要十分慎重,要彎腰、下蹲,和小朋友平等對話?!安荒軉渭兙褪抡撌轮v道理,要從事情展開出去,追根溯源,引導解決,教他們用思辨性認識社會和世界。” 每個周末,《成長讀本》策劃編輯姜赟和郭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一周來收集的國內外大事件進行梳理?!斑x題要找與青少年切身相關或意義深遠的,把看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事情講得通俗易懂。” 通過與時事的關聯,學校學科與《成長讀本》建立起了強連接。如《科學匯》欄目選取與科學領域相關的內容,邀請中學的學科教師進行解讀分析;《成長心理室》從學校一線獲取心理問題,借助學校心理老師和社會資源,為師生和家長做引導。 互動“流量”,校園讀報熱 “雪已落滿橋前后,晶明剔透。晶明剔透,寒風行后山愈陡。冬時各處皆霜雪,生機匿走。生機匿走,愁嘆春光何時有?”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八年級學生郭錦軒的詞《丑奴兒·詠冬》在《成長讀本》發表后,吸引了不少同學艷羨的目光。 《成長讀本》在提供優質內容的同時,以互動引起流動,為學生、老師、家長搭建了一個交流分享展示的平臺?!白x本是報紙的形式延續,我們同時也在不斷拓展報紙、客戶端和線下活動的關聯,如學生喜歡的科學類互動、作文PK等,為讀者帶來融入式體驗。”全媒體教育中心副主任陳偉斌說。 《成長讀本》線上連接小時新聞客戶端、《錢江晚報》官方微信微博等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團隊策劃運營了系列活動,吸引用戶廣泛參與,也讓采編團隊獲取更多鮮活的內容。 如團隊策劃推出浙江省少年詩詞大會活動,相繼發起“為詩配畫”“古詩詞唱起來”等子活動?!霸娫~大會成了很多家庭的周末親子活動,還被省教育廳確定為2021學年新增進入中小學校的全省性競賽項目?!敝行母敝魅瓮趸廴A介紹,今年詩詞大會活動一推出就吸引了全省各中小學5萬余人參加。 “《錢江晚報》以《成長讀本》為創新的切入口,從孩子們的需求出發,不僅達到了成風化人的目的,還給報紙帶來了新的內容呈現,帶動了用戶對媒體的切實需求。”溫浩杰表示,讀本100期是階段性的成果,接下來將持續在新媒體領域深入推進,同時扎根基層不斷創新,精準描繪用戶畫像,提高產品豐富度,提供更多更好的內容和服務。(記者 黃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