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人民日報》為首的20多家報紙宣布改版,其中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減版增質。《人民日報》工作日版面由原來的24版調整為20版,周末由12版減為8版。《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等取消封面版。目前,各黨報工作日的版面數一般不超過20版。 減版后,各黨報的版面內容基本可以劃分為要聞、評論、其他新聞、副刊周刊4個板塊,版面的布局和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目前看,報紙版面設計反映出3個發展趨勢: 趨勢之一,網絡時代的報紙版面設計突出了報紙作為觀點紙的價值。例如,《人民日報》的“人民時評”“評論員觀察”等板塊,以及“鐘聲”“和音”等系列板塊,觀點鮮明地表達出中國理念。各大黨報開設或增加評論版,即使不設評論版,也設立專版專門推出評論文章,如《北京日報》的“七日談”。在常規報道中,評論文章也更多地與新聞內容組合出現。在網絡時代,報紙評論必然成為傳統媒體的一大亮點。 趨勢之二,報紙版面雜志化。具體表現是,版面以圖為主,文字內容減少。最典型的要數《中國日報》海外版,頭版采用大幅插畫及多處留白,整體凸顯雜志化的精美大氣。 趨勢之三,圖片的版面占比增加。《新華日報》每月精選“新華好圖”,《人民日報》提出每期要有“收藏級圖片”,多家黨報開辟攝影專版或圖片新聞專版,如《解放日報》的“視覺”、《廣州日報》的“新視覺”、《北京日報》的“光影敘事”、《南方日報》的“視界”等。 《人民日報》2019年改版后全版彩色印刷,標志黨報全面進入“全彩時代”。在文字傳播時代,文字是主媒介,畫面和聲音是輔助性媒介,報刊上的圖片通常是依靠文字說明來理解的。而在視覺傳播時代,讀圖的規則是有圖有真相,圖片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典型表現是,很多文字報道中穿插了許多圖片,文字和圖片形成互證,相映生輝。從報紙版面和業界傳來的消息看,黨報現在是越來越重視攝影圖片了。 可以肯定的是,在紙媒越來越式微的情形下,黨報并沒有放棄紙媒陣地,反而在形式上不斷探索創新,尤其在重大主題報道、重要時間節點上,追求版面新突破,贏得了老讀者的點贊,獲得了新用戶的青睞。在追求版面創新的道路上,黨報的做法有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報紙版面設計不僅僅是報社美編的工作,它也體現出報紙的政治水平。當下,黨報無疑仍然是主流媒體中的“領頭羊”,因此,黨報的版面代表著黨媒的價值取向和輿論引導,報紙版面設計更要堅持政治導向。 其次,報紙也要有網感和豎屏意識。如果說在網絡時代,報紙版面設計需要具有網感,那么,在移動互聯網升級迭代的當下,報紙版面設計則需要有豎屏意識。這實際上是一個傳媒生態的問題,網絡和智能手機并沒有像很多人預想的那樣輕易取代報紙,但是,報紙無疑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網感就是一種表現,不僅僅是報紙文字會吸納網絡語言,報紙版面語言也應該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 智能手機改變了電腦的橫屏模式,手機的豎屏意識甚至影響到了傳統的電視觀看模式。有鑒于此,報紙版面編輯也要具備豎屏意識。一方面,是符合報紙“瘦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將紙質報紙不易呈現的影像利用二維碼等形式鏈接至手機,讓讀者用屏幕更便捷直觀地閱讀圖像或觀看視頻,是服務用戶的需要。 最后,就是注重主題報道的深度。深度報道一直是報刊的長處,而在電視時代,報紙的深度報道曾一度有弱化的現象,如今在網絡時代,我們又有機會看到報紙深度報道的復蘇。2019年“改版潮”,不少黨報在《致讀者》的改版說明中都提到了深度報道。《人民日報》改版后整版的深度報道每日都有4篇左右,《浙江日報》改版后每日刊發3個深度報道版面。因此,突出深度報道仍然是黨報內容創新的重要體現,也是版面創新的表達重點。 (作者劉宏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