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行業媒體而言,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既要全面、準確、及時地傳達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又要找準結合點和切入點,體現行業特點,做到宏觀主題與微觀視角的有機結合,才能起到較好的宣傳效果。 本文以《中國郵政快遞報》在全國兩會報道中的探索為例,探討行業媒體如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揚長避短,完成好重大主題的報道任務。 正視問題 直面挑戰 行業媒體主要面向垂直的系統內受眾群體,受眾面相對固定且數量有限。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行業媒體既要全面、準確、及時地傳達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又要體現出行業特點,即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要充分結合行業所處的位置、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等,只有這樣,行業媒體才能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展現出與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及其他新聞媒體的不同特色,吸引特定的受眾群體持續關注其所做的報道。 但行業媒體所面對的現實情況是,在重大主題報道,特別是全國兩會等重要會議中,會議本身所聚焦的主題往往是關系黨和國家發展全局、關系國計民生的宏觀議題,對具體某個行業特別是新業態涉及不會太多、太細。行業媒體需要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找準行業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做到宏觀主題與微觀視角的有機結合,才能起到較好的宣傳效果。 筆者所供職的《中國郵政快遞報》,已連續多年派記者參加全國兩會的采訪報道。參與采訪報道的前方記者普遍反映,記者在采訪報道中除面臨行業媒體的共性問題外,還面臨郵政快遞業行業關注度低、可采訪對象少、可報道話題不足等個性化挑戰。近幾年,隨著郵政快遞業的高速發展,社會關注度有所提升,上述困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挑戰依然存在。 科學預判 超前謀劃 行業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首先要做到科學預判、超前謀劃,不打無準備之仗。全國兩會的報道主題,基本都是圍繞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展開。而《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的工作總結和下一年的工作安排,往往是有蹤可查、有跡可循的。行業媒體若能敏銳地捕捉到信息,準確作出預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 比如,自2013年以來連續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快遞”。會前,《中國郵政快遞報》抽調精干力量組成的兩會報道組,結合過去一年行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分析研判《政府工作報告》會對郵政快遞業提出哪些新要求。 2016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報道組在研判時提出,國家郵政局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已經兩年,農村地區快遞網絡覆蓋率大幅提升,打通了“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政府工作報告》是否會提及“快遞下鄉”工程?根據這一研判,記者提前著手準備,對“快遞下鄉”工程的來龍去脈及實施兩年來的成效進行梳理。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快遞下鄉”工程,但提交大會審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卻將實施“快遞下鄉”工程納入其中。上會記者根據事先準備,第一時間采寫的新聞稿件《一個包裹引發的國家工程》被行業內外的多家媒體轉載,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巧設議程 精準發力 對于行業媒體而言,其所屬行業的社會關注度與其媒體輿論環境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郵政快遞業的高速發展,行業連接千城百業、聯系千家萬戶的優勢日益凸顯,社會各界包括各級地方政府對行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作用的認知也在發生變化。 《中國郵政快遞報》以此為契機,在全國兩會的報道準備中,提前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名單進行梳理,對代表、委員中分管或者涉及郵政快遞業的地方黨政領導,特別是近幾年被國家郵政局授予“中國快遞示范城市”的地方黨政領導發出采訪邀約。他們由于在日常工作中與郵政快遞業存在交集,了解行業在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對行業相關的話題也有話可說。經過會議前期的積極溝通,近幾年已有多位副省長、市委書記、市長在全國兩會期間以全國政協委員或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接受《中國郵政快遞報》的專訪。 行業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與地方黨政領導的積極互動,也進一步拉近了行業與地方領導的心理距離。地方領導對行業的關心和關注,于身處地方的基層一線從業者而言也是莫大的鼓舞。通過巧設議程、精準發力,行業媒體在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 細水長流 培養專家 行業媒體的最大優勢是在其所屬領域的專業性。在全國兩會這樣的重大主題報道中,代表、委員來自社會各界、各行各業,他們是各自領域的精英,雖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與郵政快遞業發生聯系,但普遍了解不深。在全國兩會時發聲,他們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在建言獻策時才能更具針對性。 兩會報道雖然只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但媒體與代表、委員的聯系應該是細水長流的,貫穿于代表、委員的整個任期。 《中國郵政快遞報》采取的策略是加強與代表、委員的日常聯系,把關注郵政快遞業發展的代表、委員培養成了解行業的專家,邀請代表、委員參加報社組織的行業智庫沙龍;向他們贈閱行業報刊、雜志,以便其及時掌握行業最新動態;及時跟進報道代表、委員有關行業的調研活動等。如2016年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快遞條例》的制定”建言獻策;2018年全國政協以“推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為主題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2021年全國政協開展“加強快遞員權益保障,促進快遞行業健康發展”調研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報社除第一時間及時報道會議、活動的消息外,還借此機會與參加會議、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建立聯系,持續跟進他們后續在全國兩會上的提案情況。 通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報社已逐步建立起全國兩會報道的代表、委員資源庫,在全國兩會召開時,代表、委員為行業發聲更專業、更具體、更有力。在他們的積極推動下,“快遞下鄉”工程、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等行業重點工作也不斷向縱深推進。 大格局定位 小切口著手 行業媒體的固定受眾群體是垂直領域的從業者,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行業媒體的定位不能僅局限于行業內部,要想講好行業動人故事,需要跳出行業看行業,從更高的站位、更廣闊的視角來重新審視行業,把行業的故事講給行業內外的人聽,讓更多的人從報道中了解行業,讀懂行業。 《中國郵政快遞報》從小切口著手,將行業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進行觀察、報道。 如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郵政局接到有關部門轉辦的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鐵公泡子村的基層全國人大代表李國琴的建議,希望國家支持快遞企業到村里設營業網點。報社記者獲得這一信息后,報道的視角并不局限于政府部門在收到代表建議后的積極響應,而是第一時間聯系上李國琴代表,深入了解她提出這一建議背后的原因。在采訪中,李國琴代表進一步講述了當地擁有優質的農產品,卻受限于上行物流渠道不暢,村民們致富困難的故事,表達了村民們迫切希望快遞物流能夠打通農產品上行渠道的愿望。記者根據采訪內容完成的通訊《守著金山難致富 盼著快遞早點來》從建議入手,深挖背后故事,講述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再結合行業主管部門的積極跟進,將落腳點放在展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上,做到了微觀視角與宏觀主題的結合。 總體而言,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行業媒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只有做到將行業置身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視野中,才能揚長避短,完成好重大主題的報道任務。 (作者郭榮健單位:中國郵政快遞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