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廣播電視宣傳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和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理論宣傳和主題創作工作。尤其是電視理論節目,借助敘事角度轉變、視聽呈現升級、時空維度交錯等進行了全面創新轉型,使理論宣傳更加精準立體、更加深入人心。 許多電視媒體都在切實貫徹“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創作理念,把錄制場所由演播室搬進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使理論宣傳更具煙火氣、更富生命力。在電視理論節目《思想的田野》中,“思想號”大篷車在祖國的土地上穿行,以故事為主體、以思想為主線、以人物為主角,使理論表達更扎實更具體。同時,理論節目在構思技巧、語言藝術上力圖更接地氣,讓觀眾在理論中尋找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認同感。《馬克思是對的》等節目將政治話語、理論話語和學術話語轉化為老百姓聽得懂、愿意聽、能接受的通俗表達,將核心理論內容潛移默化地傳遞給觀眾,實現引導力、影響力的雙提升。 很多節目還綜合運用紀錄片、宣傳片、專題片、新聞消息、動畫、電影等多種節目形態來豐富觀眾的視聽體驗。創作者借助VR、AR、Vlog、航拍、大數據分析、在線互動等技術的創新運用,將理論概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場景,從而克服傳統理論節目結構單調、語言枯燥的不足。主題電視節目《時間的答卷》采取大數據包裝,用“時間刻度表+大事件資料”專業化、立體化、可視化展示黨史一百年;《思想的田野》綜合動畫、視頻、綜藝游戲等多種形式,增強節目吸引力。 時空穿越、場景重塑,使多元空間中的信息能夠跨越時空,消解了理論單向表達可能產生的枯燥感,豐富了受眾的視覺空間和想象空間,使理論表達的縱深感得以增強。比如《黨課開講啦》節目搭建了時空交錯的媒介場景,展現不同時間維度的發展軌跡、不同空間維度的現實成就,沉浸式的情景拓展了觀眾的想象力和思維深度,也立體展現了黨的光輝歷史和偉大成就。 總而言之,電視理論節目持續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時效性強、形式新穎,引導觀眾在感性認識中理解理論原理和意義,形成理性思考和情感認同;同時注重融合呈現,打造傳播矩陣,加快了理論節目在融媒體時代的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