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俄羅斯女作家S.A.阿列克謝耶維奇來上海書展了。昨天,她出現在上海思南文學之家時,穿著“午餐肉”一樣顏色的襯衫,背著一個老式皮包,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座位,完全像一個尋常的俄羅斯婦女。當她坐定后,眼睛掃過全場,看到擠得滿滿的讀者,臉上綻放出了微笑。 一開口,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家常味道就瞬間消失了,她的話題很宏大,“能再次來中國很高興,很高興看到一個新的中國,一個滿懷信心、面向未來的中國。”她還很快將話語轉向了俄羅斯,說俄羅斯存在很多問題,俄羅斯急于向過去告別,但對未來又認識不清,“如果人沒有未來,會很快變得焦躁,會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談新作 描述蘇聯解體后的痛苦轉型 阿列克謝耶維奇是為其最新作品《二手時間》而來,這是她獲得諾獎之后在中國出版的首部作品。該書講述了蘇聯解體后,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12年之間痛苦的社會轉型中,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為夢想付出的代價。說來湊巧,在她1989年第一次來中國的兩年之后,就開始了《二手時間》的最初創作。 為了寫這部書,阿列克謝耶維奇特意采訪那些受驚的人,那些“自作自受的人,擺脫困厄又有所感悟的人”。他們也是愛思考自己的過去、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事情的人,她常常和他們交談三四個小時,甚至一整天。當阿列克謝耶維奇感到要講述的問題特別多的時候,就會連續多天找同一個人交談。而她積累的素材也隨之水漲船高,“我寫作的時候,家里就變成倉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