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李瑞寧 隨著網絡語言低俗化現象泛濫,一些傳統媒體的防線正在被突破。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日前發布《2015年網絡語象報告》指出,網絡語言低俗化已向紙媒等傳統媒體滲透,一些市場類報刊為了吸引眼球,頻頻使用網絡低俗語言作為標題,失范之勢不容小覷。 傳統媒體不加辨別地“拿來”,低俗網語更加恣意地“倒灌”,給社會文明之風帶來嚴重影響。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傳統媒體三大關口的“失守”:標準打折,格調下降,把關缺失。 突破標準 沖擊底線 粗鄙網語登上報紙標題 《當“玩過火”的屌絲碰到“認真”的首富》《小米樂視“撕逼”輿論樂于看戲》《不如,逼“格”一下?》…… 大家可能不相信,以上這些粗俗不堪的標題,竟然來自報紙! 近年來,一些傳統媒體受網絡影響,竟然堂而皇之將“屌絲”“撕逼”“逼格”等網絡粗鄙詞匯放上標題,加速了網絡低俗化語言的擴散,造成了更壞的社會效果。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研究報告表明,標題是新聞的“文眼”,新聞標題將鄙俗字眼“奉為上賓”,容易造成公眾對于鄙俗用語被官方話語體系接納并賦權傳播的誤讀,以及低俗風氣的蔓延。 “為了顯得‘緊跟時代’,傳統媒體不惜降低新聞的嚴謹度和規范性,用網絡流行語甚至粗俗語言嘩眾取寵,甚至還會造成‘烏龍事件’,嚴重損害媒體品牌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直接沖擊作為媒體立身之本的公信力。”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陳曉冉分析。 2015年12月2日,某報赫然刊文“《新華詞典》評出中國2015年度詞匯:狗帶”,聲稱“狗帶”一詞體現了中國文化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特點,《新華詞典》編委會認為其作為2015年的年度詞匯當之無愧。這條荒誕無稽的消息,經過紙媒一本正經地轉載之后,令不少讀者大跌眼鏡。后經查證,這條新聞最初源自惡搞網站“洋蔥新聞”,內容純屬編造杜撰。而報紙采編人員缺乏基本的專業素養,對網絡文化把握不清,竟將這樣粗俗的網絡語言和假消息予以傳播,淪為公眾笑柄。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教授認為,網絡語言的使用與傳播必須有底線,而傳統媒體在稿件選取、語言規范上標準應更加嚴格。追求用語親民無可厚非,適時更新、靈活運用一些新鮮生動、符合大眾口味的網絡詞匯也未嘗不可,但低俗網語不可碰、粗俗之風不可長。網絡語言泥沙俱下,對于那些污染社會人文環境、違背公序良俗的低俗語言,媒體從業者要慎之又慎,肩負起應有的把關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