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報“大三通”報道“快重準實”
www.fjsen.com?2009-03-21 12:19? 范榮生?來源:傳媒天地
我來說兩句
工作要實
再好的政策,如果執行不到位,都是花架子;再好的策劃,如果抓不到點上,皆是空談。此次海都能夠勝人一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落實得好。
首先得說記者。策劃小組提出,兩岸直接海上通航,一定要采訪到首先到達臺灣的船長;空中直航啟動前,一定要深入到長樂機場腹地,采訪到最新的準備情況。辦法,記者自己去想!
這兩個要求近乎苛刻。直航臺灣的貨輪,船長們很少跟媒體打交道;而且,到臺灣后,得向船務公司匯報,得接受當地記者采訪,哪里有時間理睬“不怎么熟悉”的海都記者?長樂機場腹地,更是戒備森嚴,閑雜人等又如何混進去?
怎么辦?海都記者花功夫說服船務公司,說服機場方面,終于完成任務。于是,就有了“直航抵臺5分鐘后,本報記者率先撥通第一船船長的電話”的成果;才有了18日當天見報的空中直航首趟航班的探密。
更值得一提的是翁之光。作為首批地方媒體赴臺記者的她,一到臺灣,發揮作為“臺灣問題專家”的獨特優勢及其人脈,為海都報發回不少來自“臺灣第一手”的新聞,讓人耳目一新。
而作為編輯,除了瀏覽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等官方權威媒體外,結合版面定位,在編輯手法上也有創新。一是善用資料。比如,直航臺灣的福建貨輪的介紹,“小三通”福建創下的多項第一,臺灣港口的關鍵詞點擊。這些背景的歸納整合,使得策劃多了實用性也多了厚重感。 二是制圖。此次策劃,海都報是福州唯一制圖并多次制圖的紙質媒體。海上直航路線、空中直航路線圖等的獨家制作,既活躍了版面,又增添了知識性。(作者單位為海峽都市報)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