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在2008年12月中旬制作的“兩岸‘大三通’全面啟航”特別報道,從各方面反饋的信息來看,反應不錯,效果良好,既有普通讀者的贊賞,也有相關部門的肯定。下面,就談談這次特別報道的整個策劃制作過程,包括前期選題分析、報道方案的制定以及具體執(zhí)行情況。
選題分析:
“大三通”報道中的三個不利因素
海上直接通航、空中截彎取直、通郵全面啟動,兩岸“大三通”從2008年12月15日開始邁出歷史性的步伐,兩岸人民期盼了60年,努力了30年的夢想終于成真。
這樣的一個歷史性事件,毫無疑問每家媒體都會爭相報道,所不同的是,各媒體在報道的量上會有多寡、角度會有不同。而《海峽導報》目前是大陸唯一的以臺海新聞為主打產品的都市報,經過數年的努力,該報的涉臺新聞報道,無論是權威性還是影響力,都已位居大陸媒體前列,成為大陸民眾及時獲悉和深入了解臺海的重要渠道?;谶@樣的媒體地位和影響力,《海峽導報》必須在“大三通”這樣一個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上當仁不讓,不僅要做出氣勢,更要做出特點,人無我有,人有我特。
但是,《海峽導報》作為一份主要讀者集中在廈門及福建的區(qū)域性報紙,關于這次“大三通”的報道,擺在面前的有三個不利因素:
第一,本次“大三通”中常態(tài)化包機直航最大看點之一的“截彎取直”航線只限于北線,而福建飛往臺灣的航班仍走南線,即必須走周末包機時繞經香港的原有航線。也就是說,在此次報道中,空中直航的“截彎取直”是最好新聞賣點,但我們并不能分享。
第二,常態(tài)包機直航的第一天,也就是2008年12月15日,福建地區(qū)僅有的兩個空中直航航點--廈門和福州都沒有航班,廈門航點首航時間是12月19日,福州航點的首航時間是12月18日。也就是說,作為福建的媒體,在這次空中直航新聞報道中,要想吸引讀者關注,必須想出更好的辦法來彌補這種先天的新聞“貼近性”弱勢。
第三,關于“大三通”的新聞,以前各媒體各階段都做過很多,包括之前的每次節(jié)日包機、周末包機,報道內容應有盡有,報道角度推陳出新,這無形中增加了這次“大三通”的報道難道,如何做出新花樣,如何超越過去,考驗著所有編輯記者。
而我們要在這次“大三通”的報道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首先必須克服這些不利因素。